历经123天、近850万公里航程的深空极限救援,我国DRO-A/B卫星抵达地月空间远距离逆行轨道(DRO),并实现驻留。此后,两星已与先前发射的DRO-L近地轨道卫星建立起星间测量通信链路,标志着我国成功构建国际首个基于DRO的地月空间三星星座。4月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获悉了相关情况。
去年3月,我国DRO-A/B卫星在发射任务中遭遇上面级飞行异常,未能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在原本的任务计划中,卫星就将通过多次机动控制和修正,进入顺行绕地、逆行绕月的DRO轨道。这条轨道仿佛是地月空间中的“喜马拉雅山”,处于势能高地,是连接地球、月球、深空的路口。但要确保卫星最终抵达“山顶”,工程团队要重新调整控制方案,利用有限的燃料完成救援。
整整两天,不眠不休……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皓和同事拿出了一套全新方案,计划利用5次变轨机会,帮助卫星重回正轨,“第一次控制的指令发出,一切都按我们预想的方案推进。”在深空中,卫星仍在努力飞行,地面团队则不时通过测控信号的“风筝线”调控卫星姿态。经过123个日夜,2024年7月15日,卫星最后一次入轨机动完成,准确进入预定任务轨道。随后,A星与B星完成分离,并与L星两两之间成功构建K频段微波星间测量通信链路,验证了三星互联互通的组网模式。
至此,全球首个基于DRO的地月空间三星星座成功实现在轨部署。(记者 刘苏雅)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