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奔向未来的浪潮中,人工智能如同创新引擎,引领着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巨轮破浪前行。作为引领全国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AI第一城”,北京已实现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链条的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布局,加速涌现的AI创新成果成为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催生社会治理创新、激发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
全国近半大模型“北京造”
电影《钢铁侠》中,总能在关键时刻为主人公提供重要信息和帮助的智能助理“贾维斯”曾令不少观众赞叹。如今,“贾维斯”正在走进现实。
在酒店房间碰到不知道如何使用的咖啡机、旅游途中偶遇希望深入了解的景点、给孩子辅导作业碰到不会讲的数学题、工作时遭遇看不懂的复杂数据图表……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难题,给自己的AI助理“小智”打一通视频电话,很快就能获得答案。
不久前,总部位于北京的智谱公司在其大模型应用清言中上线视频通话功能,这也是全球首个面向大众用户开放的视频通话功能。相比于过去人类只能通过文字、语音指令与AI互动,如今,“小智”这样的AI助理已经长出了能够读懂物理世界的“眼睛”,能够实时理解人类所处的环境,并结合所看到的动态信息,流畅地与人进行实时交流。
AI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创新和转型的核心力量。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层方面,北京创新企业寒武纪、摩尔线程、昆仑芯位居国内人工智能芯片第一梯队;核心技术及算法层方面,北京获备案的大模型有82款,占全国199款的41%,百度文心一言、智谱清言、月之暗面kimi等已成为面向公众服务的大模型明星产品;应用层方面,面壁智能、中科闻歌、瑞莱智慧等已在传统产业赋能、金融、政务等领域实现示范应用。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北京已拥有人工智能企业1332家,占全国4474家的近三成。2023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产值突破2686亿元。
前沿科技发展风起云涌,倘若只有半天的时间,想要感受全国AI浓度最高的中心点,该选择哪里?答案是北京五道口区域。以清华科技园为起点,数百米的范围内,只需步行便能到智谱、百川智能、面壁智能、生数科技、瑞莱智慧等众多中国人工智能创业企业“第一梯队”探访一番。
高浓度的人工智能创新圈,正在加速辐射扩散。海淀区近日宣布,将以五道口和大钟寺为先导区,在5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打造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在这里,人们将看到未来世界的掠影——大楼将根据环境调节温度和色彩,具身机器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做家庭健康诊疗,自动驾驶车辆成为通勤工具……人工智能不再是冰冷的机器和技术,而是人类的工作伙伴、生活助手和城市管家。
人才磁场共探智能之源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AI浪潮之下,引领中国AI发展的,缘何是北京?
风起于青萍之末。人工智能成果在北京的集中涌现,已在几年前的超前布局中埋下伏笔。
2018年11月,聚焦人工智能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与海淀区共同推动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2020年10月,智源成立了百人研发团队,攻关悟道系列大模型。彼时,业界对于大模型是否是通往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正确技术路线,并未达成共识,而智源已经坚定地作出预判,超大智能模型将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基础设施。
从立项到成果发布,只花了不到半年时间。而后的更新迭代,也仅花费3个月时间。这是“悟道”创下的纪录。在传统科研模式下,以这样的速度完成这样一项重大科研项目,几乎难以想象。与传统的科研机构不同,智源组织联合攻坚大模型的百余人来自多家高校、研究院所、企业等不同机构。这里没有论资排辈,不看“帽子”,只看其是否有取得标杆性成就的潜力。
“在人工智能的研发上,取得突破性创新需要庞大且复杂的团队作战与协同,大量集中的资源投入以及技术路线的研究探索与试错,像智源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具备这样的能力与条件。”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说。回顾过去十余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几次重大突破,既不只是单纯算法层面的研究突破,也不仅仅是单纯的工程落地,本质上是一个需要数据、算力、算法、评测等多团队高度协同的算法类系统性工程。既不像高校、又不像企业的新型研发机构,恰恰能够召集、调动这样的资源,不断实现新突破。
“人工智能创新之源”——恰如研究院成立之时命名的初衷,智源近年来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培育了大量人才。智谱创立发起人唐杰、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刘知远、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这些如今响当当的大模型明星创业企业发起人、创始人,都曾在智源深度参与大模型研究。
面向人工智能“无人区”发起的探索,不只发生在智源。距北京大学西门不远,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内,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小女孩“通通”正在这里成长。如今具有三四岁小朋友心智的她,不仅“眼里有活”,能察言观色,遇到障碍时还会自己想办法。“人类日常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能力背后,其实都是通用人工智能需要研究的核心技术问题。”通研院院长朱松纯说。
在北京,人工智能顶尖人才如磁石效应般汇聚,朱松纯、鄂维南、陆奇、李开复、王小川等全球人工智能顶尖人才在京创业或组建研发机构,成为北京人工智能发展的源源动力。据AI 2000榜单最新统计,全球前2000名顶尖学者中,北京有121人,占全国280人的43.2%。北京人工智能学者超过1.5万人,占全国4.9万人的30.6%,位居第一。
为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先机,2023年起,《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相继发布,预计到2025年,北京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辐射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智能未来加速驶来
深夜,药店接单后,从摆着近百种药品的货架上找药、抓药、递送给消费者,整个过程均由一台一人来高的人形机器人完成——在不久前举行的服贸会和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现场展示的无人值守药店机器人员工“盖博特”赚足了眼球。
“四肢”能力提升的同时,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支撑下,机器人的“脑力”也不断进化,加速从科幻片、实验室走进现实世界。
“早年间,在大模型尚未出现时,大部分机器人与其说是‘智能’机器人,倒不如说像‘智障’机器人。”工作人员朱辉坦言,传统机器人之所以不够智能,是因为它只能依靠程序员编写的代码指令完成规定动作。以抓取桌面上的矿泉水为例,程序员要编写代码指令告诉机器人桌子的位置、高度,水瓶的颜色、形状等信息。只要其中任何一个指标发生变化,这段代码指令也就失效了。而大模型可以突破这样的限制,让机器人具备类人的认知和推理能力。即便杯子的形态、材质不同,抓杯的动作和角度各异,但只要经过海量数据训练,机器人就能“学”会如何在真实场景中应对。
随人工智能发展而“蝶变”的领域还远不只机器人。王仲远介绍,以智源为例,其一方面搭建支撑大模型发展的公共技术基座,解决当前产业发展的共性痛点,另一方面在多模态、生物计算、具身智能、世界模型等技术领域进行前沿研究,并在包括类脑、数字心脏等科学领域持续探索。
随处可见的人形机器人、能预判几公里外交通信息的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感知各种空中同伴的低空飞行器、高度模拟人类心脏的数字心脏……当人工智能技术为各行各业装上超级智能大脑,一个超乎想象的智能未来正在加速驶来。
专家点评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黄铁军:
探索“无人区” 攻坚“智能脑”
“在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已呈现中美‘双强’格局。而在国内,北京引领着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没有哪个城市能与北京相提并论。”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黄铁军说,在人工智能创新密度、人才规模、投融资规模、企业数量等各方面,北京都显著领先于全国其他城市。
黄铁军认为,在未来产业中,人工智能具备通用性、基础设施性等特征,对其他行业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如同“电力”之于电气时代一样,人工智能的“智力”资源,将催生诸多以智能为核心元素的新产业门类。例如自动驾驶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飞行器等等,他们的发展无一例外都要与人工智能深度结合。
黄铁军进一步解释说,在电气时代,起初人类社会的电器只有电灯,后来,微波炉、电动牙刷等各种新型电器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也带动了一个个新产业的发展繁荣。而人工智能时代,这样的新产品、新业态还有待人类尽情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去开拓。
在未来的产业链分工上,黄铁军预测,未来影响人工智能产业格局的“智能脑”数量将极其有限,它需要大投入、强技术创新,北京最有能力去承担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智能脑”的研发,带头攻坚人工智能的新算法、框架,以及高精度芯片、传感器等核心器件与核心软件,把握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制高点。
他同时强调,中国与美国人工智能发展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一方面,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如今有“高原”而缺“高峰”。应该考虑汇聚更多资源,完成更重大的任务,要统筹资源,减少重复性浪费。此外,他鼓励中国人工智能从业人员,弘扬“求异”的创新文化和思维方式,“未来真正的竞争,在于中国能否出现一批实现‘从0到1’原始创新、拥有独创技术的企业。”
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黄铁军呼吁,面向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无人区”,北京要发挥引领作用和优势,开拓不依赖于他人的新的人工智能发展道路。
超级链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指由人创造出的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它通过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对人类思维、感知、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模拟。人工智能旨在使计算机具有自主学习、推理、判断和创造的能力,以辅助或替代人类完成复杂任务。(记者 孙奇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