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0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科学家发布一项研究称,过度依赖ChatGPT等人工智能(AI)助手可能削弱批判性思维能力。
人工智能(AI)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世界,但一些最先进的AI模型却开始表现出令人警惕的行为:它们不仅会精心编织谎言,谋划策略,甚至威胁创造者,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你有没有试过深夜向聊天机器人倾诉烦恼,得到的却是一串精准但略显机械的安慰?
2024年春的一天,美国斯坦福大学病理学家托马斯·蒙廷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实验室会议”——与6位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虚拟科学家”共商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策略。这些AI被赋予不同的专业角色,从神经科学家到药物化学家,在几分钟内展开多轮讨论,最终生成了一份长达一万多字的会议纪要。这场看似科幻的情景,其实是一个新兴趋势的缩影:以多智能体语言模型组成“AI科研团队”,模拟真实研究协作过程,帮助科学家节省时间、完善假设,甚至激发...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团队开发出一种全自动机器人系统,可大幅加快对新型半导体材料的性能分析和测试速度。这项发表于《科学进展》杂志的技术突破,将极大提升当前对高效太阳能电池板材料的研发进程,还将为下一代高效、环保电子器件的诞生铺平道路。
原本用来提高人类效率的AI工具被用来产出各种以假乱真的伪造视频,直播间专心介绍商品的主播突然失控对着屏幕前“喵喵喵”,研究人员花几小时就能成功诱导大模型给出生成化学武器的指南……大模型时代,AI技术滥用带来的风险,正给这个AI驱动变革的时代带来严峻挑战。
7月3日,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一份基于对全球近20万名学者、9.7万篇高质量人工智能论文进行深度分析的报告——《全球人工智能科研态势报告(2015-2024)》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与东壁科技数据联合发布。
7月3日,聚焦“AI应用落地”的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发展论坛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期间举行。
此次交付任务中,特斯拉FSD系统依靠其定制的神经网络芯片,结合包括摄像头、类激光雷达的数据源、超声波传感器在内的综合感知系统,成功应对了交通、行人和十字路口等多种驾驶情境,无需任何人工干预。
新一代自动驾驶汽车,自动为电动汽车充电的机械臂,能力更强大的超充设备……7月1日至3日,第十七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一批交通领域新技术扎堆儿亮相。记者从展会上获悉,今年北京路上将迎来自动驾驶新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