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能算力中心,以普惠算力服务破解需求瓶颈;搭建数据流通基础设施,让数据如电商网购般“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金融领域的信贷审批、客服等落地效果明显,更多应用场景加速拓展……
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牵头的研究团队成功解码手部运动的“神经地图”。他们通过观察猕猴抓东西时的脑部活动,首次发现猕猴大脑运动皮层中存在一种类似定位系统的神经编码机制,能在抓取过程中实时追踪手部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就像手机导航显示移动轨迹一样。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当前,人工智能(AI)与知识产权的交汇日益深入,知识产权在推动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近日举办的2025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夏目健一郎表示。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国脑血管病论坛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AI大模型PK人类医生引发关注。
据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学》杂志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团队开发出首款能够利用光进行非线性神经网络训练的可编程芯片。
4月17日,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宣布,追加投资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谱)2亿元。
2025“天枢杯”青少年AI安全创新大赛4月17日在京启动。
4月15日,第二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由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指导,立德机器人平台主办,全面展现了我国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领域的创新实力与突破动能。
4月16日在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AIGC产业峰会上,量子位智库发布《2025中国AIGC应用全景图谱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3月,AI(人工智能)应用App总新增下载量超过1.6亿,平均每天有约2亿人在使用AI App,共6款产品当月新增下载超千万,6款产品的平均日活跃用户超过千万。
据《自然》报道,国际能源署(IEA)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30年,随着人工智能(AI)的发展,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将增加一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