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近期集中开工的100个项目中,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区”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项目共47个、总投资415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占比均近五成。
这些项目具体落在哪儿?小编这就带你直击现场——
空降现场
看项目一线建设忙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桥科技产业基地,江丰溅射靶材及溅射设备关键部件产业化项目近期刚刚开工。
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这里正在进行工业厂房土方开挖,下一步将开始打桩作业,预计项目将于2022年底前竣工。
据了解,靶材是生产半导体、芯片的重要原材料。未来,这里将建成一条用于半导体、平板显示器产业的高纯金属靶材及零部件生产线,年产能将达到55000件,最终实现超高纯Al、Ti、Ta、Cu、W、Mo等靶材以及设备关键部件的规模生产与销售。
在房山恒动氢能项目现场,可以看到,氢能展厅及办公空间已经装修完成。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推进研究院检测实验室设计和燃料电池组装生产线清单制定工作。
据了解,这里将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氢能燃料电池项目。项目将分三期实施,将建设生产基地厂房、研发中心等。项目负责人介绍,这一项目的落地,将有力推动氢能产品产业化进程,助力区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看过两个新建“高精尖”项目还没过瘾,这个续建项目一定不能错过!
在距离恒动氢能项目约2公里的地方,北京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智慧医工核心能力中心项目已经实现结构封顶,目前在推进二次结构及机电管线安装施工。以半导体显示产品起家的京东方正在加紧智慧医工领域布局,未来,这里将以医工融合创新为特色,建设综合性医院和智慧医工核心能力中心,构建医教研产用生命科技创新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三个进展得如火如荼的项目均已列入今年的北京“3个100”市重点工程。项目如此亮眼,推进如此高效,小伙伴们是否对这批重大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项目更期待了呢?
别急,今年北京在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方面的“大动作”还不止这些↓
瞄准国际一流
率先建成国际科创中心
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统筹布局“从0到1”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 “三城一区”主平台,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 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
完善配套和服务——加快北京量子研究院、智源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速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打造国家重大科教基础设施集群。目前,“十三五”布局的29个科学设施有7个进入设备调试阶段,22个项目6月底前全部主体结构封顶。
● 持续强化“三城一区”主平台作用
中关村科学城持续推进北京协同创新园、学院路科技园等项目建设。怀柔科学城签约落户德勤大学项目,开工建设机械研究总院怀柔科技创新基地;京东战略合作伙伴大厦等项目签约落地,通用软硬件攻关适配中心正式投用;顺义区积极探索利用闲置、腾退地块建设第三代半导体标准化厂房……
● 坚持“科学+城”完善创新创业生态
加快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启动实施北京未来城学校工程,开工建设怀柔科学城科院路、雁栖东二路等基础设施。翠湖国际人才社区、雁栖国际社区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力营造国际化服务环境。
发力“两区”建设
激发“产业+园区”新活力
围绕“三个片区、七个组团”功能定位,加强政策清单、空间资源清单和目标企业清单管理,用好“一库四机制”做法,引进落地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首创性项目。
● 海淀组团
高标准启动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字节跳动公司总部产业园等创新型总部项目加快推进,中关村壹号成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园区。
● 昌平组团
重点推进生命科学园建设,加快建设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研究型国际医疗产业转化平台,诺德环宇、迪亚恩等项目引进落地,木清艺软件开发中心项目实现竣工。
● 朝阳组团
深入实施CBD国际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民生银行大厦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核心区北区泰康、阳光项目年内实现竣工验收。
● 顺义组团
聚焦航空服务、商务会展、数字贸易等领域落地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打造具有服务贸易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加快推进新国展二三期及周边基础设施和交通体系建设。
● 通州组团
远洋乐堤港项目超高层主体结构封顶,普华永道北京公司落户运河商务区,张家湾设计小镇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项目实现开工。
● 亦庄组团
年初即发布“两区”建设方案,首批 145 项政策落地,聚协昌(北京)药业有限公司二期生产研发基地、永泰细胞制剂研发生产等一批智能制造应用示范项目实现开工。
● 大兴组团
全面加快建设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推动综保区公共保税库开工建设,完成国际会展中心、国际消费枢纽两大综合体策划与规划研究工作,积极推动“无关化商务区”建设。
释放数字经济活力
下好新基建“先手棋”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紧布局5G、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下好新基建“先手棋”。
● 建成5G基站1021个,到年底共将新增6000个。
● 集中力量建设“星谷”,在中关村壹号和星谷创新园开展试点,促进卫星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融合发展。
● 全面启动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出台《北京市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揭牌,先期将开发建设 600 亩核心起步区。
● 加快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生态搭建,国内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技术体系“长安链”发布。
● 发布《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积极打造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完成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项目1.0阶段建设,启动实施新一阶段项目建设。
创新土壤愈加丰沃,创新要素更加活跃,创新项目有序建设。
放眼全年,“3个100”市重点工程的数据也在佐证首都激荡的创新动能—— 截至4月底,100个科技创新及高精尖产业领域的重大项目已完成投资148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31.5%、高于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平均进度5.2个百分点。
相信近期一批重大项目的集中开工,将进一步深化投资领域改革创新,有力带动北京加快取得科技创新新突破,拓展全面开放新空间,厚植数字经济新势能,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联动”,推动首都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