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万人拥有5G基站超64个,在全国排名第一;10家外资企业获批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试点,在全国获批数量最多;13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上线,占全国总量近35%……
6月19日,“两区”建设五周年科技创新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6月19日,记者从“两区”建设五周年科技创新专场新闻发布会获悉,“两区”建设以来,本市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9000亿大关,独角兽企业数量115家,均居全国首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总收入8.74万亿元,综合排名位居178个国家高新区之首。
首创首试蔚然成势、新兴产业拔节生长、中外企业纷至沓来……
与会各方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不断释放“两区”制度创新实践红利,以扎实行动助力昌平区“两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两区”建设开启五年来,朝阳区累计入库项目4059个,落地项目2427个,全区金融机构超1800家。
下一步,朝阳区将进一步发挥区域应用场景优势,强化应用场景驱动的科技发展路径,狠抓场景应用创新,培育新兴产业业态集聚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精准服务能力,6月9日,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市场监管部门对企服务事项清单》。记者从解读发布会上了解到,清单围绕企业从初创到成熟阶段的全生命周期需求,共提供25类64项精准服务,为企业快速找到对应的咨询电话和网上办理渠道提供便利,实现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为企业”的转变。
从不动产到股权信托登记试点的“双突破”展现出昌平区“两区”建设的强劲活力与创新魄力未来昌平区将持续深耕“两区”制度创新以更多突破性成果为服务业扩大开放探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让改革创新的成果持续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5月26日获悉,市经信局近日印发《北京市促进高精尖产业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方案(2025年)》,提出五个方面共24条举措,希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