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和12月13日,在未来科学城生命谷、能源谷分别召开中国(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昌平组团赋能企业发展座谈会和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重点园区未来科学城(能源谷)赋能企业发展座谈会,共有120余家企业参会。
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昌平区副区长柳强同志出席会议并指出,昌平牢牢把握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国家级功能区叠加优势,持续健全体制机制、创新政策举措、推动项目落地,“两区”建设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同时强调要把好建议变成好政策,把好想法变成好举措,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两区”发展持续向好。
以惠企政策之“优”,引企业预期之“稳”
惠企政策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的重要举措。座谈会现场,区人才工作局、区发改委、区科委、区人力社保局、区经信局、区市场监管局等参会区级部门通过政策讲解方式,向与会企业深入解读了当前昌平区产业发展、企业培育、人才服务等方面政策,助力企业把握“两区”建设发展新机遇。“昌聚工程”对顶尖类人才、杰出类人才、领军类人才(团队)、青年类人才开展支持,最高奖励资金可达300万元;昌平区高新企业培育办法从“育新企业”、“高新企业认定奖励”、“小升规”、“规升强”等多个方向给予支持,覆盖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全周期,并支持企业申报多个方向,每家企业每年累计可获得最高支持500万元;对企业高精尖人才关心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办理等人才服务内容进行了讲解;昌平区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办法为培育和引进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对企业最高奖励资金达到400万元;介绍了企业关注的市场主体便利化登记、药品器械监管、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昌易贷”微信小程序帮助企业增加线上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现场互动环节,各主责单位针对企业关心的共性问题进行了解答,提升企业享受政策的可行性、有效性,让企业感受到昌平区营商环境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的转变。
政策落实更有力,企业发展有底气
活动成效如何,企业最有发言权。“自贸区的各项优惠政策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创新项目引进落地、创新企业做强升级、产业生态优化提升等各方面的政策,给予了企业很好的激励和支持。特别是昌平区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在北京新生巢生物医药科技产业运营有限公司政府事务总监杨莉看来,政府领导带队和企业“面对面”解难题、促发展,对于企业来说既提供了一个沟通渠道,也是一个传达需求和发展的路径。对于初创型小微民营企业来说,既需要稳定的发展环境,也需要强信心的政策和举措。知了育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赵伟亮董事长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历程,“我们公司从2018年在昌平区史各庄街道开始租赁共享工位创业,用了6年时间成为营收超2亿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取得这些成绩背后,首先要感谢昌平区政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优化市场环境措施。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的投入到企业经营中。”
创新矩阵式服务模式,构建多元化服务格局
活动现场发布未来科学城“两区”建设创新实践基地线上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上线运营,利用线上服务优势突破服务界限,围绕“两区”展示、信息传递、政策送达、服务触达、诉求反馈五大功能,加速构建“两区”产业服务新生态,赋能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园区企业及人才可选择PC端网页、微信公众号等多终端访问方式,相关“两区”政策、“两区”服务可多渠道覆盖,增强了平台服务效能,同时提升了企业及人才享受相关服务的便捷度。同时,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同域内史各庄街道、沙河镇、北七家镇、小汤山镇4个镇街及区属服务部门建立联动服务企业机制,在“两区”信息、“两区”政策、产业资源、企业服务方面实现共享,推动各部门联动,畅通沟通渠道,强化优势互补,合力推进“两区”建设,更好的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成果丰硕,2025年奋楫笃行再出发
未来科学城管委会于2024年实施了“两区”建设创新实践基地项目,有效推动了昌平“两区”建设工作,在全市首创了“两区”重点园区(组团)“联动机制+线上平台+实践基地”建设新模式,确保了“两区”政策直达快享。同时,推动132项市区两级“两区”建设重点任务落实,在市级“两区”重点园区(组团)评价中成绩大幅提升。
2025年,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将继续深化“两区”建设创新实践基地项目,强化重点企业全覆盖服务,做好“三个提升”工作,一是提升企业服务触达能力;二是提升企业服务项目集成性,加大整合全周期产业服务平台力度;三是提升部门协同能力,加强同区属委办局及域内镇街合作,形成联动服务企业机制。通过“搭平台、建机制、筑体系、优服务”,优化产业生态,促进产业聚集,推动“两区”建设高水平发展。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