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批北京市外资研发中心认定名单正式公布,43家企业新获外资研发中心认定,其中有21家企业来自北京经开区,包括颇尔(中国)有限公司、冠捷显示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北京鉴智科技有限公司等。目前,北京市外资研发中心总数已达到149家,北京经开区共有46家,约占全市总数的1/3。
根据《北京市关于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和发展的规定》,外资研发中心是指全部或部分由主要业务在国外的外国投资者投资,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业务范围包括开展自然科学及其相关科技领域研究开发和实验发展(包括为研发活动服务的中间试验)的机构,包括研发创新中心和开放创新平台两类。随着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外资研发中心已成为跨国公司中国本土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全球配置的重要载体。
此次新获认定的区内企业主要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汽车和智能制造等产业。
作为中国与古巴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重点合作项目,百泰生物依托良好的技术资源与区位优势,在2008年就完成了第一个国产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尼妥珠单抗的产业化。所谓人源化抗体,就是通过基因克隆及DNA重组技术,将鼠源单克隆抗体主要蛋白成分改造成与人体相似的成分,以降低副作用、提高对人体的疗效。白先宏介绍道:“抗体药物能针对特异性肿瘤抗原发生靶向反应,就像‘生物导弹’,精准狙杀肿瘤细胞。”
百泰生物车间一隅。资料图
作为获评企业之一,北京东方百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构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以原创性抗体药物及新型治疗性疫苗为主、贯穿研发生产全过程的产业化技术平台,产品类别包括全人源单抗、人源化单抗、双特异抗体、抗体融合蛋白、抗体偶联药物、治疗性疫苗等多个世界领先的生物创新领域,适应症涵盖了恶性肿瘤、糖尿病、哮喘等众多高发性疾病。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获得外资研发中心认定对我们来说既是认可,也是激励。我们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解决临床上未被满足的用药需求,持续为全球患者提供优质且高效的抗体等大分子药物。”
在外资研发中心集聚发展的同时,北京经开区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外资研发中心发展能级,打造开放创新生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支持外商投资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到,北京经开区对经市级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外资研发中心,给予200万元的认定奖励;其中,对经母公司授权属于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中心的,且累计研发总投入不低于1000万美元,上一年度研发投入占母公司全球研发投入的比例不低于10%的,可再给予300万元人民币的认定奖励。此前,北京经开区已为前4批共25家获市级认定的外资研发中心提供总额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按照一定比例分三年拨付,其中2000万元已经拨付至企业。
北京经开区“两区”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会以免申即享的形式为新获认定的企业兑现资金奖励,确保惠企红利直达快享,同时继续依托外资企业集聚的优势,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引导更多区内企业设立申报外资研发中心,构建更强能级国际创新生态圈。”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