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告别砥砺奋进的2024年,迎来续力前行的2025年。2025年,北京经开区坚定实施高质量发展聚变提升战略,围绕“44637”体系,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北京经开区企业开足马力、鼓足劲头,以“开年即实干、奋楫争一流”的精气神,全力冲刺2025年“开门红”!即日起,北京经开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向新而行”系列报道,今天刊发《向新而行 | 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融为科技一季度产值预计同比增长超20%》。
“2024年,我们的产值与营收实现双增,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约53%。”区内企业北京融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为科技)党支部书记包懿透露,开年迎新局,当前,公司正铆足干劲抓订单,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根据现阶段的业务预测,今年一季度产值有望同比增长20%以上。
融为科技实验室一隅。
作为行业的佼佼者,融为科技专注于国家重点项目应用、民用及商用航天、航空领域内的高码率数传基带设备、飞行器测控基带设备、互联网卫星馈电基带设备、星载激光通信有效载荷、激光通信地面站设备、星载数据链有效载荷和无人机数据链设备及系统等的研发、制造和生产。目前,融为科技已经拓展出卫星地面站核心基带设备、卫星激光通信有效载荷(含配套激光通信地面站)、卫星微波通信有效载荷、数据链四条产品线,掌握超100项自主可控核心技术,可应用在卫星互联网、遥感数据接收、激光通信等多类场景。
随着互联网卫星及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系统的快速发展,卫星探测产生的数据呈几何形增长,单颗卫星一次过境时间不到15分钟,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搭建星地通信“高速路”,保证海量数据能够及时传至地面,提升卫星的应用效能。“星地激光通信以激光为载体,信息传输速率最高可达微波通信的近千倍。”包懿介绍,“2024年,我们参与了国内首次白天星地激光通信稳定建链技术攻关,并成功完成了星地高速遥感数据传输,为星地激光通信全天候常态化运行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完成了码速率为40Gbps和60Gbps星地激光通信有效载荷研制,已经成功发射并进入在轨验证阶段。2025年,我们计划研制码速率为120Gbps星地激光通信有效载荷,达国际先进水平。”
融为科技激光通信实验室。
完善的产品矩阵和领先的技术实力,驱动着融为科技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2024年10月,融为科技与中科院空天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利用自身技术和团队优势,合作开展激光通信、标校和测量等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研究,携手共建的激光通信技术联合实验室也正式揭牌落地经开区。此外,在市场应用方面,融为科技在2024年完成了星网卫星相干激光通信载荷、星网卫星激光通信地面标校站、星网地面信关站馈电基带、中科院空天院卫星激光通信地面站,千帆星座卫星地面测控基带设备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研制,以可靠领先的技术产品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从行业整体来看,当前,我国持续推进卫星互联网布局,两大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GW星座和千帆星座正加快发射和部署卫星,其中,GW星座是中国星网主导的互联网近地轨道卫星项目,总体规划发射12992颗卫星,千帆星座(G60星链)是由上海垣信主导的低轨卫星星座项目,计划组网卫星总数为1.2万颗,2025年计划完成648颗卫星的部署,为全球用户提供高速、稳定、广覆盖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低轨卫星产业作为新兴高科技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GW星座、G60星链等的推进,卫星制造及发射服务、通信载荷与地面设备、运营和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上的相关企业将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包懿介绍道,融为科技专注于通信载荷与地面设备研制,这是低轨卫星互联网的核心,涉及星载基站、相控阵天线系统、星载核心网、激光星间、星地链路等先进技术,同时,地面站建设和用户终端设备也将成为重要的投资和发展方向。
面向新的发展征程,包懿表示:“我们会继续加快订单交付速度,积极开拓市场客户,持续推出多种高性能无线数据传输设备,为航天产业提供高性价比的卫星地面站基带产品和卫星通信载荷等核心产品,力争2025年产值和营收都能实现新的跨越。”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