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亦庄新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49.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从“中国芯”到“未来车”,从“创新药”到“智能造”,四大主导产业紧密联动,如同精密齿轮般协同运转,驱动着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引擎轰鸣不息。
01“一颗芯”的自主攻关
勇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峰
奕斯伟计算发布全球首颗RISC-V边缘计算芯片,中科驭数发布国内首颗量产全功能DPU算力芯片,国光量子发布国内首款超高速量子随机数芯片……一颗颗“中国芯”越来越密集地诞生在北京亦庄。
奕斯伟计算发布全球首颗RISC-V边缘计算芯片EIC7700演示demo。资料图
如果说芯片是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石,那么算力则是发展引擎。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就像企业的训练场,助力大模型练就“最强大脑”。当前北京亦庄已建成北京最大、全国领先的北京亦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7000P高性能智能算力投入使用,规划算力规模超2万P,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
数据显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区内聚集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500余家,初步形成了规模集聚、体系健全的产业发展生态。接下来,北京亦庄将建设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打造政务、三医、交通等数据专区,构建全域人工智能之城。
02“一辆车”的整零协同
产业链实现协作共赢
走进小米汽车工厂,机械臂挥舞间,一台台小米SU7逐渐成型,每76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
小米汽车工厂总装车间内,小米汽车正在进行下线前的检测。资料图
这里不仅是汽车智造的“新地标”,更是北京亦庄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的缩影。放眼北京亦庄,从零部件生产到整车组装,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推广,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这里实现协作共赢。截至目前,在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领域,北京亦庄已聚集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小米汽车等整车龙头企业,以及海纳川、采埃孚等国内外知名零部件企业。
“接下来,我们将加快北京奔驰技改、新车型上市,保障小米汽车产能持续爬坡,到2030年全区整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建设汽车智造创新城。”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到“十五五”末,北京亦庄汽车和交通产业集群规模力争突破4000亿元。
03“一剂药”的“生命远征”
实现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新飞跃
“创新药”的“引进”和“出海”正迎来新的篇章。
今年年初,天广实的核心研发项目MIL116达成关键性出海合作。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中外企业正入驻北京亦庄,越来越多的创新药和创新器械正从这里孕育并走向国际:亿一生物自研的大分子一类新药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获得FDA批准,在美获批上市;长木谷自研的AIJOINT®人工智能关节置换手术模拟软件获得欧盟CE认证,叩开欧洲市场大门……目前,北京亦庄已聚集各类医药健康企业近5000家,医药健康制造业规模占全市近50%,是北京发展医药健康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
北京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资料图
接下来,北京亦庄将以服务保障国家药监局六大中心落地为契机,高标准规划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建设全球“新药智造”产业高地。
04机器人的加速奔跑
铺就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转型路”
6km/h,10km/h,12km/h……在不足12个月的时间内,人形机器人“天工”的奔跑速度实现超一倍的跨越式提升,而且随着一系列技术突破,“天工”还接连成为全球首例可在室外连续攀爬多级阶梯的人形机器人、国内首个在电力行业完成巡检和操作的人形机器人等。
这成为北京亦庄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最亮眼的创新切片之一。近年来,北京亦庄加快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步伐,引领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目前共拥有2家“灯塔工厂”、19个北京市智能工厂、21个北京市数字化车间。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北京亦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达384台/万人,机器人正从工厂逐渐走进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接下来,北京亦庄将充分发挥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牵引作用,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
站在全球产业变革的潮头,北京亦庄正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建设国际一流高端产业综合新城。这片热土的故事仍在续写:自动驾驶车辆驶向远方,商业火箭蓄力升空,黑灯工厂越来越多……当创新之火持续燃烧,北京亦庄正为中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提供生动注脚。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