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专场。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发改委,市经信局,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海淀区政府,北京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介绍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伊元甲:
作为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和高精尖发展主阵地,北京亦庄强抓未来产业发展机遇,全景布局六大未来产业,落子类人机器人、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20个细分领域,重点布局58个产业园、超6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系统推动未来产业领航发展。在具身智能领域,集聚了小米机器人、优必选等具身智能及智能制造生态企业300余家,打造了核心零部件+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1+6”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到应用场景的具身智能产业链体系,是北京市重要的具身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我们紧紧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建设目标,打造了龙头引领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引领作用,加强具身智能核心技术攻关和开源开放,发布全球首个实现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实现全球首例室外百级台阶攀登,雪地高速奔跑;清能德创、灵足时代等企业关键零部件产品实现自主可控。打造了功能完备的产业创新平台,挂牌全市唯一类人机器人未来产业育新基地,建设全市首个机器人柔性敏捷制造平台,对外开放行业首个全品类机器人场景展示中心,运营标杆机器人孵化器,构建“成果转化+中试熟化+孵化加速+检验测试+应用示范”全链条创新孵化模式。打造了要素集聚的科技创新生态,布局25万平方米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亦庄),支持百亿机器人产业基金落地经开区,推动机器人率先赋能工业制造、商业服务、医疗康养等重点领域。发布国内首个基于综合任务执行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分级评价标准,引领具身标准体系建设,打造全要素支撑、全链布局、全景赋能的科技创新生态。
面向未来,经开区将进一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产学研融合,协同开展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本体”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全面提升机器人操作性和泛化性,构建安全可控的自主技术体系。进一步推动产业链聚合。谋划机器人零部件产业园,集聚力触觉传感器、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企业,建设机器人智能制造基地,布局中试生产线,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一步完善创新生态。加强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支持软硬件平台开源开放,构建高质量自主具身智能数据集,推动智能标准体系建设,高水平组织人形机器人马拉松等赛事活动,提升区域创新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研究制定具身智能专项支持措施,全要素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发展,全力支持九大标杆场景建设,推动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打造具身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亦庄样板”。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