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鸣枪开跑,天工队、松延动力小顽童队、行者二号队、松延动力旋风小子队、EAI队、半醒机器人队等6支队伍完赛,其中天工队来自北京亦庄。
“‘天工Ultra’夺冠我们非常开心!”天工队技术总负责人唐剑说,“这次参赛前,我们定了三大目标,分别是冲刺冠军、用一个机器人跑完全程、3小时内跑完。在比赛中,‘天工Ultra’圆满完成了所有目标,使用无线领航技术完成跟随导航和长程路径规划,途中换电3次,最终以2时40分42秒的成绩成为首个完赛半程马拉松的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冲线。
此次参赛,天工队以“天工”人形机器人母平台为基础,在硬件和软件上做了一系列优化。如技术团队通过本体轻量化设计、一体化关节、低惯量腿部结构设计等调整,让“天工Ultra”可以长时间持续奔跑。此外,“天工Ultra”还搭载了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具备具身大、小脑的高效协同能力,增强了自主通过复杂环境中的能力。天工队测试负责人鲍明翰说:“我主要负责机器人的测试和质量工作,这次赛事,是对人形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中综合性能的一次系统性检验,将我们幕后开发工作向大众做一个直观的展示,同时也搭建了一个业内技术交流沟通的平台。”
“我还是比较激动的!”“我比较兴奋!”“感觉比较刺激!”……松延动力小顽童队、旋风小子队的技术人员在赛后纷纷表示。本次赛事中,他们所在的企业组建了这两支参赛队伍,上场的人形机器人选手都是基于企业自主研发的松延动力N2进行优化的,包揽了前三个冲线的人形机器人中的两席。“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是他们的愿景,因此在研发过程中,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双足及仿生人形机器人实现从硬件结构到运动控制系统的全栈自研,核心零部件高度国产化,在运动控制、仿生交互等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小顽童队选手松延动力N2人形机器人冲线。
人形机器人松延动力“旋风小子”冲线。
在赛场上,松延动力N2的奋力奔跑引来阵阵欢呼和加油声。相比高个子机器人的长腿优势,松延动力N2身高1.2米,虽然有腿部长度的限制,但技术团队通过设计更大的步幅以及更拟人的步态实现了速度的提升。与此同时,松延动力N2还具备重量低的优势,使其运动性能更高。通过强化学习与轨迹优化协同技术,松延动力N2不仅能以平均速度6.1公里/小时奔跑、完成单双脚跳跃及舞蹈,还能实现连续空翻等高难度动作,在草地、雪地等复杂地形的行走稳定性达到行业标杆水平。
“非常满意!我们原本的目标是机器人能跑完全程,这次能获得季军已经很了不起,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行者二号团队创始人李清都说。行者二号身高1.7米、体重28千克,是全球首款基于仿生肌腱驱动技术的模块化人形机器人,亮点在于轻量化设计和续航优化方式。李清都介绍道:“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全新技术,模仿人摆腿时膝关节有几块肌肉同时驱动的原理,让行者二号采用这种仿生方式设计电机驱动结构,让每个关节的电机峰值功率降低一半,突破电机密度和能量限制,让机器人能跑得更久、更轻盈。当行者二号顺利跑完全程,很好地证明这种技术路线的商业化可能性。”
人形机器人行者二号。
他还表示:“特别是团队里的工程师,他们人生中第一次马拉松是跟机器人一起完成的,这也非常有纪念意义。从马拉松精神来说,我们带着团队去完成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去验证技术可行性,这不仅是机器人的耐力测试,也是我们团队凝聚力的测试。”
此外,EAI队的“卓益得X02”、半醒机器人队的“精灵”也相继冲过终点,以及更多参赛队伍在赛道上留下令人难忘的瞬间、吸引着人们热切的关注。
正如马拉松精神不仅属于冠军,这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的理念正是“参赛即胜利,完赛是英雄”,所有参赛队伍的勇敢尝试和参与比成绩更珍贵。当一个又一个人形机器人跑上赛道,人们看到的不仅是机械结构的胜利,还有对未来生活服务、应急救援等场景的无限想象,这场马拉松跑出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迈向现实世界的关键一步。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