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和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新闻发布会。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总部党委书记陈英出席发布会并介绍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筹备进展和有关情况。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主办,包括开幕式、闭幕式、论坛及相关配套活动等。同期举办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世界机器人大赛。
陈英秘书长表示,中国电子学会于2015年举办了首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今年正是第十届。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贺信中指出,“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愿加强同各国科技界、产业界的合作,推动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使机器人科技及其产品更好为推动发展、造福人民服务。”这为我国加快发展机器人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为高质量办好世界机器人大会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年来,支持大会的国际机构从首届的12家增加到26家,参会国际嘉宾由十余位增加到74位,参展企业由首届的不足百家增长到169家,单届现场观众 20 余万人次,线上关注达2.5亿人次,并发起成立了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调研2024世界机器人博览会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机器人发展未来趋势和重大机遇,大力推动机器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这为持续高质量办好世界机器人大会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与动力。
陈英秘书长介绍,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论坛主题设置更加贴近机器人发展趋势,人形机器人和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成果展示将更加丰富。截至目前,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国际机器人研究基金会、欧洲机器人协会等20家国际机构已经同意作为大会支持机构,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主席Kathleen A. Kramer,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Seng Chuan Tan,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IEEE 2020年总主席Toshio Fukuda等外宾已确认参会。随着大会筹备工作的不断推进,预计将有近500位国内外特邀嘉宾参与大会。博览会将展示最新科技成果,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展览面积首次超5万平方米,展示内容重点聚焦人形机器人、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关键技术突破、前沿技术创新、新品首发等方面。截至目前,费斯托、SMC、国地共建具身智能创新中心等近百家国内外企业已确认参展,预计参展企业数量将超200家,将汇聚近50家人形机器人知名整机企业,百余款新品将在会期亮相。大赛将举办共融机器人挑战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同期举办“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脑控机器人赛会纪录挑战活动”,发布“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十大竞赛创新成果”,启动“世界机器人大赛裁判员培训认证工作”。配套活动将更加注重精准对接服务产业,策划面向国际合作、场景应用、政企、产需、产教、投融资上市与金融服务、人才服务方面的活动。此外,大会将发布《全球机器人合作伙伴倡议》《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5人形机器人十大场景需求》《先进机器人与自动化论文集 2025》、“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首发新品”等10余项成果。
今年1月,北京宣布将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一会一赛”。其中,“一赛”即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已于4月在北京亦庄举办。“一会”即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宣布,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是全球首个为人形机器人组织的综合性竞技赛事,将于今年8月15日至17日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办,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联合主办。竞赛项目分为主体赛事和外围赛事,主体赛事侧重人形机器人技能竞技,包括田径、足球、舞蹈以及物料搬运、药品分拣等;外围赛事侧重趣味性和观众互动性,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今天恰逢运动会开幕倒计时100天,在此面向全球邀请机器人企业、创新团队、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机器人俱乐部及机器人爱好者积极报名参赛。
举办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旨在通过机器人的多种竞技赛项,集中展示、检验机器人最新成果,持续带动机器人机械结构、人工智能、大模型、光学、传感、材料等多学科技术进步,不断促进机器人技术和产品迭代升级,加速机器人进入生产生活各类实际场景,推动人类和机器人和谐共生,让机器人服务人类更美好的生活。可以预想,今年的机器人短跑冠军可能化身为首先冲进火场的消防队员;今年的机器人足球冠军队,可能是未来生产线上协同作业的工作班组。
发布会上还公布了本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比赛项目,总体设计为主体赛事+外围赛事。
主体赛事,包括竞技赛、表演赛和场景赛,共计三类、19个项目。通过这些比赛项目,展示机器人应用技术的多样性、创新性与实用性。
一是竞技赛,参照人类传统体育项目,设置了11个小项。其中,田径7项,包括100米、400米、1500米、4×100米接力、100米障碍赛和立定跳远、原地跳高,还有自由体操和2v2、3v3、5v5足球赛。这些项目,重点考验人型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协调性与团队协作能力。
二是表演赛,设置了单机舞蹈、群体舞蹈2个项目。通过艺术编排、音乐配合与动作创新,展示人形机器人全身实时协同控制和群体协同能力。
三是场景赛,聚焦人形机器人实际应用场景,设置了工业场景、医院场景和酒店场景共三类、6个项目。其中,工业场景包括:工厂物料搬运与整理,医院场景包括药品分拣与分装,酒店场景包括迎宾与清洁服务。通过这些应用场景,展示机器人的实用技能和智能化水平。
外围赛事,安排了3个项目,包括非人形羽毛球、篮球和乒乓球。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磊:
作为北京高精尖发展主阵地和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永久举办地,北京亦庄与机器人的缘分早已融入发展脉络,区内集聚了安川首钢、智同精密等机器人及具身智能生态企业300余家,打造了核心零部件+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1+6”产业体系,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超百亿,占全市的50%,是北京市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在具身智能领域,亦庄率先布局了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创新平台,落地以小米机器人、优必选等为代表的龙头本体企业,星海图等为代表的头部具身智能企业,清能德创、灵足时代等为代表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基本形成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到应用场景的具身产业链体系。
依托丰富的产业创新资源,亦庄打造了龙头引领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机器人创新中心生态组织能力,引领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攻关和开源开放,实现全球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完赛夺冠,发布全球首个“一脑多能”、“一脑多机”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布局了一批功能完备的产业创新平台,挂牌全市唯一类人机器人未来产业育新基地,建设全市首个机器人柔性敏捷制造平台,布局全市首个人形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打造标杆机器人孵化器,构建“成果转化+中试熟化+孵化加速+检验测试+应用示范”全链条创新孵化模式。建立了要素集聚的创新生态,布局25万平方米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亦庄),支持百亿机器人产业基金落地,发布国内首个基于综合任务执行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分级评价标准,成功举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推动机器人率先赋能各重点领域,初步形成全要素支撑、全链布局、全景赋能的机器人创新生态。持续打造永不落幕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优化提升北人亦创会展中心,打造超20万平米国际交流中心,增加展览面积近2万平方米,会议面积超5000平米,进一步完善酒店、餐饮等要素配套,全面提升大会服务保障能力。提质升级行业首个全品类机器人场景展示中心机器人大世界,常态化展示世界机器人大会十年来代表性成果,持续提升大会影响力。同步打造机器人科普教育体验区,建设机器人餐厅、机器人酒店,组织首个机器人消费季系列活动。
当前机器人产业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将全方位开放亦庄场景资源,以精准的政策、高效的服务、完备的生态,为企业提供干事创业的机会,与大家共同打造充满活力、创新引领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