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米奥(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米奥机器人”)在北京亦庄机器人大世界举办“东方欲晓 灵动世界”新品发布会,全球首发两大充电机器人,其中“充电陪伴机器人”为全球首款,“双子协同机器人”为行业首创。米奥机器人CEO徐经鑑在发布会现场说:“这是我们落户北京亦庄以来的首次对外亮相,首发的两款新品均致力于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场景的痛点。”
家庭充电场景
全球首款“充电陪伴机器人”
全球首款“充电陪伴机器人”。
“目前,家用充电产品多聚焦安全需求,但安全仅是底线。调研显示,用户仍存在诸多未被满足的需求。”徐经鑑说,“因此,我们率先将充电机器人带入到家庭生活场景,全球首推‘充电陪伴机器人’,这是一次双品类的创新突破。”
根据米奥团队的调研,在家庭充电场景中人们面临以下困扰:车位狭窄导致安桩难、易磕碰;充电线易拖地、难卷线,且存在泡水风险;传统充电桩灯语复杂,新手操作困难;冬季低温及雨雪天气还带来电池安全隐患。这些正是家庭电动汽车用户普遍难解的隐形痛点,而“充电陪伴机器人”成为破解这些难题的“新物种”。
徐经鑑用“机器人比桩更懂你”来概括“充电陪伴机器人”。该产品首创“低空吊挂+枪线智控”结构,能节省地面空间。同时,搭载大模型驱动的端侧智能,该产品能通过动态表情与定制语音实现智慧温暖的情感交互。此外,该产品还能通过全景护卫系统远程守护充电安全,以健康充电管理模式科学延长电池寿命,并支持灵活的智充定制服务,将家用充电从功能服务升级为有温度的陪伴。
公共充电场景
行业首创“双子协同机器人”
全球首发两大充电机器人,其中“充电陪伴机器人”为全球首款,“双子协同机器人”为行业首创。
如何让公共充电服务流动起来?米奥机器人通过七大创新技术打造公共充电运营新方案,行业首创“双子协同机器人”。
据徐经鑑介绍,传统的公共充电服务模式难以满足高效、灵活、可持续的运营需求。比如,固定充电桩利用率低、安装及运营成本高;枪线过重限制部分用户操作;夜间及恶劣天气下的设备安全缺乏保障;仅靠充电收入难以覆盖运维投入。
为此,米奥机器人自研“双子协同机器人”,包括低空搬运机器人和充电机器人两部分。在运行中,低空搬运机器人能利用双机械臂精准对接充电机器人,在单轨上实现“双子”协同作业。结合无障碍并行工作机制与智能调度算法,“双子协同机器人”能让公共电力服务实现灵活共享。与此同时,该产品还能通过智能枪线管理降低线缆使用难度及维护成本,依托智能安防系统实现24小时自动化巡检与风险预警,配合模块化选配与弹性部署方案适配多元场地并降低新建投入,通过智慧屏幕拓展广告盈利空间。徐经鑑说:“我们通过七大创新,实现降本、增效、创收,助力实现公共充电运营效益最大化。”
现场签约
投产后首年年产值预计突破亿元
发布会上,米奥机器人分别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智能制造与复杂系统研究所、北京住总北宇物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亦庄)签约,将围绕产品落地与迭代展开深度合作。
“作为一家专注于‘可落地’场景创新的机器人研发及生产型企业,我们以两款产品为起点,从家庭到公共场景,成功将机器人技术落地于生活服务的关键环节。”徐经鑑说。此次首发的两款产品,搭载3D视觉识别与柔顺力控技术,可适配各类车型充电接口,能在-30℃至55℃的宽温域及复杂天气下稳定运行。
面向未来,徐经鑑透露道:“据测算,两款产品投产后首年年产值预计突破亿元,有望推动充电行业智能化迭代升级。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真场景、真需求、真痛点’导向的研发逻辑,拓展机器人应用边界,让科技创新不止于‘充电’,更点亮生活每个需要被照亮的角落。”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