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斗融合、5G赋能、AI驱动下,非暴露空间定位技术从概念走向实践、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9月19—20日,由全图通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北京工业大学等机构联合承办的第十届非暴露空间国际学术论坛在北京亦庄举办。开幕式上,主持人的一段话述说着该论坛10年来的发展历程,在新的起点上,本届论坛以“智联非暴露空间:定位未来十年”为主题,擘画非暴露空间技术与航天融合应用的新蓝图。“龙图星系AI卫星”项目签约仪式现场举行。
据了解,该项目将依托多方联合研制的AI卫星,实现星上智能数据处理、精准地物识别与灾害实时监测,推动遥感数据服务迈向高效、智能化的新阶段,为我国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本届论坛突出学术创新与载人航天精神的融合,深入探讨从太空基础设施到地面超大型基础设施的科研成果转化,重点研究卫星技术从暴露空间向非暴露空间的延伸应用。”全图通董事长张迪表示。本届论坛吸引了200余位国内外院士专家、行业领袖和企业代表参会,与会者围绕下一代定位技术突破、地下交通数字化、国际标准互认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为推动北斗技术跨界融合与生态共建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案。
“龙图星系AI卫星”项目的签约让卫星技术从暴露空间向非暴露空间的延伸应用迈出了一小步。现场,北京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全图通、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多方战略合作的正式启动,共同推动低轨导航增强与通信卫星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我国商业航天与空间信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此前,我们参与技术验证的数码火炬科创号卫星已经搭载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为我们后续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迪表示,“随着合作的深入推进,后续我们还将完成2—3颗的卫星发射,包括AI卫星、服务器卫星等,真正以应用为导向,服务生产生活。”
从起初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倡导的一场北斗应用沙龙,到如今每年一度的空间信息技术领域重要学术交流平台,10年来,非暴露空间国际学术论坛扎根北京亦庄发展,在学术创新与产业融合方面的作用越发凸显。去年,该论坛被正式纳入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今年又成为北京市科协重点学术项目。“北京亦庄是论坛的最优承载地,10年来,我们的科技成果在这里转化,又从这里走出去,这都离不开地区营商环境的支撑。”瞄准未来十年,张迪表示,“我们将与地区同频共振,推动卫星应用的落地,为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AI卫星:AI卫星可提高遥感数据处理效率与质量,在星上直接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可实现更精准的地物分类与目标检测,通过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AI卫星可以自动识别地表覆盖类型,如水体、森林、农田等,还能精准检测特定目标,如车辆、船舶、飞机等;可助力灾害监测与应急响应,AI卫星能够实时监测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等,并快速评估损失;可支持环境与气候监测,AI卫星可以追踪森林砍伐、冰川消融、碳排放等环境变化情况;可提供更智能的太空自主监测与协同控制。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