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市首批集中供地未来科学城西区两宗地块成交,除了热度不减的生命谷地块,西区工程技术创新园组团的国家工程创新基地C-30地块,由中海地产以32.6亿元成交,赚足了眼球,也引发了好奇。西区62.5平方公里土地上,西北隅这片一度“低调”的区域,难道是未来科学城下一站“价值高地”?
△ 国家工程创新基地位于未来科学城西区西北部
一、盘“家底”
区域高起点规划
产业力量蓄势起飞
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位于昌平新城沙河组团西北部地区,北邻六环,东至京藏高速,西邻京新高速,南接北沙河,京张铁路贯穿基地南北。
2018年,该区域正式纳入未来科学城西区规划范围工程技术创新园组团,是以自主创新为龙头,以新材料、新能源、重大装备等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基地、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 国家工程创新基地内,今年新成交的中海C-30地块,周边“卧虎藏龙”。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地、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是最早入驻这片区域的央企“元老”。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地致力于构建国家能源环保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以“科技研发+科研成果产业化+集聚企业总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中国石油集团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目前,这里已入驻中国石油“四院一中心”即工程技术研究院、石化研究院、安全环保院、规划总院和集团数据中心等20余家单位。
△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地
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也入驻了中国移动数据中心、终端公司、设计院、政企分公司等10余家单位,将围绕“创新”与“服务”两大主题,打造集国际化运营支撑、研发创新、信息服务、交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园区,推动实现“建设世界一流信息园区”的愿景。
△ 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
此外,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内还分布着多家“明星单位”:今年保障冬残奥会功不可没的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组建,将汇集北京科技大学五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和两个高新技术企业,并孵化一批高精尖企业,成为校城融合典型示范基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作为市级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项目之一,已于去年12月正式启用,首批数千名师生率先迁入,全部建成后将承接该校四个校区师生约1.5万人;昌发展奇点中心重点发展智能网联、信息服务等产业,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 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
△ 昌发展奇点中心
众多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科技园区的入驻,为这片区夯实了“家底”,引入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近年来,随着各大项目投产运行,这里已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探“近邻”
周边多组团支撑
资源融通助力创新
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枢纽型主平台,未来科学城推进“两谷一园”建设,加快打造全球领先技术创新高地。“两谷一园”中的“一谷”和“一园”,都是工程技术创新园组团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的“近邻”。
其中,生命谷距离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5公里,依托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汇聚8个国家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6个省部级研发中心、2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已成为生命科学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全球医药创新资源的聚集地,打造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核爆点。这里目前已入驻企业500余家,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终端医疗的全产业链资源聚集,正在实施生命技术赶超工程,快步进入重磅创新成果“爆发期”。
△ 未来科学城生命谷
东距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仅1.5公里的沙河高教园区,承载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区域内及周边集聚15家高校,园区内整建制迁入26个学院、29个一级学科、28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一流学科,成为未来科学城基础研究重镇、人才培养高地,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教融合大学城。此外,又一家能源央企中国石化在此设立沙河科研中心,加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养科研人才队伍。
△ 沙河高教园区及周边高校
如同未来科学城西区的两大“发展引擎”,生命谷、沙河高教园区以自身动能辐射带动工程技术创新园、科技服务产业园、先进制造产业园等重要组团。各组团资源融通、互相支撑,创新资源丰富,创新要素齐全,初步形成了从人才培育、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科技服务到成果转化的创新发展链条,吸引小米、好未来、慧聪、中公教育等相继落地,建设总部基地和产业园区。
北京推动“两区”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互促互进的形势下,未来科学城西区占据服开区和自贸区政策优势,发展步伐再次提速。
昌平区2022年65个重大项目中,44个分布于未来科学城区域,其中近6成在未来科学城西区,基础设施、民生改善、高新产业、住房保障等各类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位于西区工程技术创新园组团的国家工程创新基地,战略区位、科创资源和高端人才优势明显,各类配套都在有序兑现,未来科学城发展步履不停,这里必然潜力无限、未来可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