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媒体
持续关注支持未来科学城发展
曾报道全国首家碳中和主题公园
——北京温榆河公园 · 未来智谷
掀起“网红公园”打卡热潮
近日,人民日报、北京日报
再度聚焦未来科学城的
又一个“全国首家”
——由未来科学城集团和
高博医疗集团共同开发建设的
研究型国际医疗产业转化平台项目
(以下简称“高博医院项目”)
5月24日,高博医院项目
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较计划提前一周完成
至此该项目开发建设目标
圆满完成
预计2023年正式投入运营
定位突破传统:研究+临床
引领生命谷高精尖医药健康产业
高博医院项目位于未来科学城西区生命谷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北京市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昌平区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20年列入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名单。
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3.2公顷,地上8层,地下3层,总建筑面积97406平方米,其中地下总建筑面积39606平方米。
项目定位为符合国际标准、以临床研究为核心业务、具备承接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能力的独立研究型医院,是生命谷高精尖医药健康产业布局的重要一环。
区别于传统医疗机构,这是一片瞄准疑难重症、主攻研发的“试验田”。高博医院作为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将“研究”与“临床”两项功能结合,建设内容包括药物研发临床应用及转化中心、临床专家级科学家创新研究中心、临床发现产业转化平台、疑难重症诊疗中心,规划500张床位。
高博医院项目预计2023年正式投入运营,将重点布局实体肿瘤、脑神经科学等优势领域,打造临床发现-基础科研-产业转化-临床应用的闭环体系,全面加速临床研究转化。稳定运营后每年可承接400至600个临床试验项目,推动100个以上新药加快上市,帮助百姓更快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原创药”“救命药”。
设计别具一格:秉持匠心
高标准打造高质量项目
项目设计达到绿色建筑二星标准,设计方案基底形状为东西两个方形,暗扣昌平区的“昌”字,强调医院将立足于昌平区,并基于昌平区的区位优势,打造成为未来科学城生命谷的基础设施平台。
地面建筑为东西向的“H”型,取自医院运营方品牌“Hillhouse”首字母,同时双塔设计参考DNA双螺旋结构,南塔为住院部,北塔为科研楼,体现了临床与科研密切相依、紧密相连,像DNA的双螺旋结构一样相辅相成。
高博医院项目效果图
高标准的定位设计,让高博医院项目充满了科技感与现代感,与此同时也给项目建设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除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智能化、市政、园林、变配电、外电源等10余个常规专业外,高博医院项目同时还增加了医用气体、净化、防护、医疗垃圾处置和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置等近20余项专业系统。
面对医疗建筑功能分区复杂、结构形式多变、机电管线安装体量大、各专业强穿插作业多、深基坑设计、超大方量回填等多方面的施工挑战,以及极端天气、疫情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未来科学城集团项目团队始终秉持匠心,攻坚克难。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多次组织专家论证、编制专项方案、采用专业BIM设计,制定详细的各专业交叉计划措施,在保障现场施工顺利进行的同时,对结构施工精雕细琢,以内坚外美的精品工程取得了工程质量最高奖项结构长城杯金奖,并将争创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项,不仅能提升区域形象品质,匹配产业生态,更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诠释“未来科学城速度”:
只争朝夕,提前完成重要节点任务
124天完成项目签约、规划选址、方案设计、开工建设,提前10天出正负零,提前14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提前一周完成竣工验收……
品质匠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后,还有只争朝夕的加速快跑。高博医院项目的高效推进,离不开所有参建者的心血与汗水。
为加速项目建设,3家设计院(方案设计、勘察、施工设计)、30余家参建单位、80余名专业工程师和千余名工人夜以继日攻坚克难。
日常节假日、两个春节假期“不停工、不停产”,特别是在项目即将验收阶段,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为保障项目竣工时间,项目建设团队全员吃住在工地现场,舍小家、顾大家,全力保障各项工作高效推进。
高博医院竣工验收会
从项目开工建设到竣工验收,在市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参建各方的积极努力下,高博医院项目一路提质增速,顺利完成了各项重要节点的工作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昌平速度”“未来科学城速度”。
随着竣工验收工作的完成
接下来,高博医院项目将进入
精装修、医疗专项施工新阶段
助力未来科学城西区建设
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
打造生命科学原始创新的策源地
全球医药创新资源的聚集地
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核爆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