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世界首台2.7MW高效紧凑串列式双风轮风电机组华能“赛瑞号”下线仪式,在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入驻央企,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举行。
“赛瑞号”机组打破常规,提出串列式双风轮布置方案,首次实现风能的高效梯次利用,突破了行业长期存在的风能捕获效率瓶颈,为风电行业趟出一条新的赛道,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近年来,风电机组叶片尺寸急剧扩大,全球最大的风机风轮直径已超260米,单支叶片制造成本高达700万,对风电机组设计、施工和造价带来严重挑战。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高效风能转换装置”项目负责人郭小江表示,双风轮机组的风能捕获效率提升了15%以上,同时双风轮机组较传统机组体积缩小了40%以上;额定功率下等效单位扫风面积风能捕获功率提升至原来的2倍左右。在同等面积的风场,利用双风轮机组后它的机位数可以提升50%以上,整场的效率还将提升50%以上;另外本身它的成本化大为小,在减小尺寸,减小它规格的情况下,降低机组成本,提升整体效率。
华能研发团队经过两年来的攻坚克难,掌握了完整的基础理论、仿真模拟、成套设计、制造测试等核心关键技术,建立了拥有超百项国家发明专利的知识产权体系,实现了软硬件国产化,将我国风力发电技术从跟跑转化为在新赛道上的领跑。
“以往大型的风电机组的研制百分百都是依靠国外软件,但国外软件根本不支持双风轮风电机组的研发,因为它是一个新的机型,研发团队需要从头开展研究,除了双风轮机组自身的原理设计以外,还要进行设计软件和仿真软件的开发。”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高效风能转换装置”项目负责人郭小江介绍。
通过仿真软件、设计软件和关键部件的研发,双风轮机组的技术还可以反哺到传统风电机组的研究,“补短板、锻长板”,解决国家现在面临的重大的战略性问题。
据测算,“赛瑞号”风能捕获效率比传统风电机组提高15%以上、风机叶轮尺寸缩小近一半,这意味着在同样面积的风电场,机位数和发电量能大幅提升50%以上,大量节省国土与能源资源,同时机组对材料、制造、运输、安装、运维的要求更低,成本也随之降低,在我国东北、西北、东部沿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赛瑞号”作为世界首台新一代的风机,将于2022年底在华能吉林通榆“乡村振兴”风电场并网发电。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