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尾气“秒变”燃料乙醇
农业废弃物可用来生产吸管
······
从高效疾病治疗、环保生物材料
到美味健康食品
合成生物技术正成为推动
生物医药、美丽经济、农业食品
环保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革新的关键力量
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
合成生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
正逐渐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通过合成生物学,我们能够设计出精准靶向治疗肿瘤细胞的新型免疫疗法,开发出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酵母蛋白饲料的微生物。这些创新不仅有望改善人类健康,还能帮助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为加速布局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抢抓新机遇,开辟新赛道,昌平区结合现有先进能源、医药健康和先进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空间布局,利用“能源谷”15万平方米存量空间,率先打造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
目前“能源谷”创新孵化区的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筹)已竣工(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实验设备陆续进驻。
创新中心由北京市昌平区政府与北京化工大学共同打造,位于中铝研究院二期3号楼1、2层,面积6200平方米,由未来科学城集团负责空间改造及产业落地服务。
创新中心规划布局生物发酵中试、生物反应中试、生物分离及转化中试、分析测试四个支撑平台,建设生物制造产品创新、原料开发、催化剂设计三个分中心,围绕生物制造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开展全流程技术攻关,实现更多“从0到1到10”的突破,弥补产业链短板,释放生物制造潜力,为引领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筑牢基础支撑。
此外,参照深圳先进院“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创新中心楼上3、4层配套设立了约5200平方米的企业成果孵化空间,承接企业落地,并通过提供专业化运营服务、设立引导基金等形式,促进合成生物早期和成长期项目的孵化与培育。
在这里,空间不再是阻碍创新的壁垒,“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构建起从创意到成果的最短路径,产学研在这里深度融合,每一项科研成果都能快速转化为商业价值。
今后,未来科学城也将依托创新中心,在前沿技术研究、技术平台搭建、企业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创新能级,释放合成生物制造潜力,为引领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筑牢基础支撑,推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