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能网联汽车跨界协同新生态,这个平台不一般!请跟随小编走进这个平台,通过和平台五个工作组代表企业的互动、交流,一起站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前沿,追寻“圆梦自动驾驶”的奋进足迹。
未来的某一天,一位职场母亲的早上可能是这样度过的:对家里的智能扬声器说今天去中关村科学城开会,呼叫机器人出租车,40分钟后出发。为女儿上学作准备,学校运营的机器人巴士会定时来接孩子上学……
这个时候,汽车不再只是一个承载运输能力的机械设备而是具备不断自主进化能力的智能系统。有了它,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可以安全地“移动”;由于人们不必自己驾车,交通事故发生率急剧下降;更智慧的交通让城市从早晚高峰的拥堵中解放出来。
此般未来将近,技术仍待普及。为让美好未来尽快照进现实,中关村科学城诞生了一个新组织:中关村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平台。
01 搭建平台
为了促进中关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在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指导下,由翠湖网联公司牵头,依托中关村智能网联汽车前沿技术创新中心,搭建中关村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平台,致力于联合智能网联汽车上下游企业以及政产学研多方创新主体,实现资源和需求的精准对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平台自2021年8月开始筹建,目前已完成协同创新平台搭建工作,共设立产业促进、智能汽车硬件、智能汽车软件、信息安全、测试检测等五个工作组,有近50家企业加入。
02 培育生态
在中关村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平台负责人张春红眼中,平台是一个共建共享的智能网联汽车大家庭,正逐渐进化为自成一体的生态系统,处于产业链条上下游的企业都能在这里碰撞智慧、找到机会、获得“能量”。
平台聚集政产学研用等各方面的创新主体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这个平台上,能看到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各类创新企业,投融资、测试检测等服务机构,产业园区、政府等不同创新主体的身影。同时汽车芯片、智能感知、车联网企业、软件系统企业和整车企业也聚合到平台上,为企业创新协同提供了合作便利。
平台聚焦行业热点、刚需难点开展各项工作。平台紧紧围绕汽车芯片、操作系统、软件定义汽车等行业热点,和产业链协同创新、车规级测试、企业投融资等企业刚需环节,开展技术交流、沟通合作、专项服务、产融对接等工作,助力企业间开展全方位沟通合作。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平台相继举办了中关村智能网联汽车国际创新论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大赛、“智车智驾”产业沙龙等多项重磅活动;促进超星未来、北科天绘、星云互联、中科慧眼、万集科技、行易道等成员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先后为20余家企业对接了投融资机构。
03 驶向未来
“在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上,中关村科学城在创新资源、产业、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智能网联汽车是跨技术、跨领域的新兴产业,绝不是一家企业或是一个领域单打独斗便能够完成的工作。
中关村科学城提供平台建设、协同合作、测试环境、产业生态等多方面支持,为智能网联汽车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带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逐步建立健全产业生态。”中关村科学城产业促进一处四级调研员王震宇介绍说。
今年,中关村科学城在智能网联汽车方向,将重点做好“聚焦底层技术”、“加强产业协同”、“深耕产业发展”等三方面工作,共筑产业生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速前行。
聚焦底层技术——围绕汽车芯片和操作系统等智能网联汽车底层技术的核心关键领域加强布局。
加强产业协同——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合作,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创新。
深耕产业发展——完善示范区、测试场、网联环境、云控平台等体系建设,推进中关村智能网联汽车前沿创新中心、协同创新平台以及共建共享实验室、测试检验等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开源开放生态。
智车智驾时代正呼啸而来,中关村科学城以坚定的信心、开放的胸怀、合作的态度,促进自动驾驶、智慧交通率先圆梦。据了解,今年6月底前,100平方公里示范区开放测试道路将实现全域开放。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在解决当下瓶颈问题的同时,中关村科学城还将积极布局未来技术,开展6G通信、量子计算、类脑计算、存算一体以及第三代半导体等相关领域的前瞻布局”。
20世纪初期,车辆从发明到普及再到完全取代马匹仅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如今我们再次处在这样一个大转变时期,也许不远的将来,在北京长安街上,智能化、网联化的自动驾驶车辆将大规模出现,现实与历史图景惊喜重合。
交通强国、智慧先行。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中关村科学城将通过更丰富的实践,继续超前思考,超前布局,让智能网联汽车引发的嬗变,焕发更多新意与生机。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