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引导孵化器提升硬科技企业培育效能,近日,北京首批标杆孵化器名单公布,“支持建设首批9家引领类标杆孵化器和14家培育类标杆孵化器。”
下面首批“标杆孵化器”海淀家族联袂登场快来看看都有谁?
1 引领类标杆孵化器
巢生生物医药孵化器(原创新药、细胞基因治疗、AI制药)
奇绩创坛孵化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
中科创星硬科技孵化器(光电子)
2 培育类标杆孵化器
中关村智友硬科技孵化器(智能机器人)
创新工场孵化器(人工智能)
璞跃(PNP)国际孵化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
联想之星孵化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
中关村前孵化创新中心(医药健康)
翠湖硬科技孵化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
海淀区拥有3家引领类标杆孵化器,占全市总数的三分之一;拥有6家培育类标杆孵化器,占全市总数超40%。在科技创新创业中,它们发挥着“孵化梦想、成就未来”的重要作用,也是中关村科学城不可缺少的创新引擎。
01“早期投资+孵化服务”,让硬科技成长
“硬科技是指人工智能、空天、新材料、光电芯片这类难以被复制和模仿的高门槛技术,是一条长周期、大投入的赛道。”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说。
2018年,中科创星在中关村科学城北部核心区打造硬科技基地,建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平台,2022年,为更加聚焦投资孵化业务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中科创星搬迁至海淀区知春路。在海淀的扎根成长中,中科创星逐渐形成了“早期投资+孵化服务”的运营模式,推动首都硬科技成果产业化。
此次入选首批引领类标杆孵化器,聚焦光电子硬科技方向是很大的“加分项”。“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投资超过150家光电子领域的企业,其中,光芯片企业约有50家左右。”米磊说中科创星还将加大对光芯片的投资力度。目标是坚定深耕光芯片赛道,挖掘出每个细分领域的龙头项目并助力其成长。
中科创星落地海淀以来,得到了基金合作、孵化载体、资源协调、政策宣贯、人才引进等全方位的支持,此次入选首批标杆孵化器,米磊表示:“未来中科创星一定会加倍努力,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为更多的光电子硬科技企业的培育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更好地服务海淀区以及北京市的高精尖产业集群发展和未来产业战略布局。”
02“VC+AI”,打造AI独角兽“出产地”
“创新工场在北京发展13年来,专注投资早中期高成长型科技企业,迄今参与投资的总项目数量累积超过400个,其中诞生了10家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以及多家上市企业,其中知乎、旷视、第四范式、地平线等都是成长于海淀的优质科创企业。”创新工场总裁陶宁说。
在陶宁看来,创新工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并成功入选此次北京首批培育类孵化器标杆,离不开多年探索形成的“VC+AI”的科技投资打法和成熟的“塔尖孵化”模式,更离不开北京市以及海淀区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
“成立13年来,创新工场已经从早期的孵化器扩展成了聚焦硬科技投资的全周期全链条的Deep Tech VC。”陶宁介绍说,创新工场将在2023年聚焦更早期、更硬科技的源头项目,同时积极拓展海外高水平人才与项目,引导投资项目、孵化项目落地北京、落地海淀,投资北京独角兽、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此次海淀获评的首批标杆孵化器聚焦光电子、人工智能、原创新药、细胞基因治疗等高精尖产业细分领域。经过长期的深耕探索,它们技术和产业背景积累深厚,形成了更为超前的孵化模式,推动着前沿硬科技项目的不断成长。中关村科学城也将大力支持标杆孵化器建设高位引领硬科技孵化服务升级发展,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新的一年,让“硬科技”创新创业更有“硬实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