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支参赛队伍脱颖而出,中关村科学城科创大赛落下帷幕;《中关村科学城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重磅发布;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
9月15日下午,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峰会暨中关村科学城科创大赛颁奖典礼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成功举行。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印春,海淀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俊杰,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苏森,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刘航,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刘存良,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二级巡视员范寅龙,海淀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马光耀,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武凯,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专职副主任何建吾以及市经信局、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等领导,投资机构、创新企业代表共同出席活动。
刘印春副秘书长在致辞中强调,面向未来,北京将不断创新有利于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积极布局,加快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发,增强算力和数据统筹供给,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通用人工智能产业落地,持续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创大赛圆满闭幕!大模型创新应用大赛开启
现场颁发了大赛一、二、三等奖、优秀奖以及潜力奖,40支队伍从中关村科学城科创大赛决赛中脱颖而出走上颁奖台。
该项赛事由中关村科学城发起,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互联网3.0等前沿领域,吸引了国内外288个优质项目报名。
为拓展大模型行业应用,加速引领我国大模型产业发展,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和海淀区人民政府联合启动2023年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大赛。
大赛将设置智慧政务、医疗服务、金融服务、产业升级、智慧城市、文化教育等6个赛道,将评选出一批创新性强、成熟度高、示范性强的优质典型应用案例。
重磅举措集中发布!推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
活动现场,李俊杰区长发布《中关村科学城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区、产业集聚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300亿元,集聚大模型企业、机构超100家。
数字浪潮,算力为先。北京市和海淀区共同发布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打造高速互联、高效调度、安全可靠的智算体系。
马光耀副区长介绍,平台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选址建设,由北京电信和京能集团共同承建4000P公共算力,为中小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提供高质量、普惠、开放的公共算力服务。
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以东至学院路、南至知春路、西至万泉河路、北至清华西路-清华东路,约9.5平方公里的区域率先建设集聚区核心区。
武凯副区长介绍,在核心区内,首批重点建设五道口人工智能产业园、北大西门人工智能产业园、中关村西区人工智能产业园、清华科技园等4个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总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未来,还将继续拓展引领区和发展区。
当天,中关村科学城大模型应用场景需求发布,何建吾副主任介绍,海淀区将聚焦城市治理、政务服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在全区范围内积极推进大模型场景应用落地。
为进一步加强数据开放共享,支撑大模型创新发展,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了涵盖中英两种语言、包含3亿条数据样本的向量模型训练数据集。
峰会还设置了主旨演讲环节,邀请了人工智能领域科研机构代表,共话人工智能发展新格局,探讨对人工智能趋势发展的新观察。
活动由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联合主办。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