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汽车新质生产力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从全球变局中研判中国汽车产业的地位,探寻研究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与中外交流合作的新路径。来自科学城的企业家代表及各界嘉宾深入交流,增进共识,共同为大算力、大模型、大平台等在汽车行业的创新应用凝聚智慧。
海淀区委副书记杨仁全
出席并发表致辞
杨仁全表示,在人工智能领域,海淀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和显著的比较优势,海淀区聚集的人工智能专家、学者占全市的八成以上;AI2000全球顶尖学者占全市的七成以上;培育了20家独角兽企业,占全市的六成;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授权发明专利占全市的六成。近年来,海淀区紧紧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大模型十条措施”、“通用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等重大政策,持续推动原创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布局,已经呈现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海淀区正在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训练基地建设,着力构建“四平台一生态”的创新支撑体系,设立了首期规模50亿元的科技成长基金,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高地。在海淀,“AI+汽车”这个领域一定前景广阔,一定大有可为,未来海淀区将持续发挥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势,持续推动产学研深入融合发展,加大对智能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携手行业各界精英构建良好的合作生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汽车智能化快速发展。
大算力、大模型、大平台等新质生产力
在汽车全生命周期如何创新应用?
如何重塑汽车产业结构和竞争格局?
如何更好发挥云计算、大数据的支撑作用?
云服务商、AI科技企业、平台企业
如何与车企构建良性合作生态
以更好促进汽车智能化发展?
与会代表有话说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表示,人工智能最终会发展到交互式人工智能,智能体与其他的道路交通元素,智能体与人类之间的交互,通过智能体引入强化学习进行学习。
极越汽车智能软件副总裁潘云鹏表示,纯视觉感知方案在引入OCC之后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智能驾驶已经可以像老司机一样应对各种状况。目前,极越用户使用智能驾驶的时间越来越多,智能驾驶时代已经到来。
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腾讯智慧出行负责人钟学丹表示,在大模型的驱动下,汽车产业已经站在了“新智能”发展的开端。大模型的应用不仅将改写智能汽车的算法和逻辑,也将大大促进生产力的革新,与汽车各业务场景相结合。
科大讯飞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俊峰表示,目前,大模型给汽车座舱最大的价值,是从真正的人性化的自然灵活、自由的表达开始。尽管我们做语音交互在汽车行业已经有20年了,但是这个领域没有完整的改变,而大模型带来了这样的机会和潜力。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绝影智能汽车事业群总裁王晓刚表示,通用人工智能能够极大地提升生产力,例如自动的代码生成,已经能够解决70%代码的生成;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的出现,极大的改变,或者是颠覆了人机交互的方式。
毫末智行联合创始人、CEO顾维灏透露,毫末第二代HPilot极致性价比无图NOH智驾产品,已陆续进入交付状态。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黄铁军总结,视觉大模型为代表的对世界的通用的认知会快速提升,这个提升会让自动驾驶突然进入L4、L5,甚至更高的速度。
百度智能云汽车行业解决方案总经理肖猛认为,2024年是座舱大模型的元年,语音的渗透花了八年的时间到80%,国内的主机厂今年会上线座舱大模型的能力,到明年渗透率在国内新车的渗透率会达到80%以上。
黑芝麻智能CMO杨宇欣表示,2024年将是跨域融合落地的元年。黑芝麻智能面向跨域计算场景的武当系列C1200家族,能够真正实现一芯多域和一芯多用。
火山引擎汽车行业总经理杨立伟表示,随着模型能力的迭代,以及模型从语言模型逐渐变成一个加上生成、加上多模态理解的能力,相信在今年年底、明年可能会期待有质变的产生。
元戎启行CEO周光指出,元戎启行作为汽车产业链一环,将考虑与车企共同合作,打造能量产的高性价比的汽车,同时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打造客户日常可用的自动驾驶。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麦肯锡中国区汽车咨询业务负责人管鸣宇表示,新质生产力在汽车行业会是一个非常核心的突破点,但是怎么样让自己的组织能够充分地发挥技术的力量,充分地发挥创新的推进,可能会是更大的一个思考题。
发展新质生产力
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科学城企业家代表的主题演讲
为凝聚行业共识、推动产业发展
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产销两旺
新能源车发展迅猛
为2024年开局带来新的希望和更高起点
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也进入了新阶段
中关村科学城将
因时而变,以智促变
助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换挡提速”
让技术与商业创新更加活跃
让跨界融合更加深入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