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在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的支持下,由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联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共同主办的“藤蔓计划”-2024国际留学生实习就业对接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功举办。
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科技发展处副处长王飞为活动致辞。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一直致力于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助力企业“走出去”,为国外企业和机构落地海淀,创造优秀的国际化营商环境。科学城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共同拓展“藤蔓计划”国际合作网络,优化国际创新创业环境,共同迈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目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书记耿慧芳为活动致辞,她代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对外贸易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也是新中国最早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学校有着丰富的国际人才资源,现有在校留学生2200余名,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近2000名。经济贸易大学愿携手“藤蔓计划”,深化实习对接、考察培训、精准派送、创业孵化等方面的合作,助力我校在华留学生人才就业创业,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输送优质人力资源,为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处长沈筱婷致辞,她提到,十多年来,北京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服务保障工作,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等一批峰会重大合作成果在京落地;搭建起地区间常态化对接合作机制,国际友城达到55个;加强国际交往、科技合作、经贸投资、人文交流、综合服务五个功能平台建设,与共建国家基础设施“硬联通”、标准规则“软联通”、民间交往“心联通”扎实推进、成效显著。特别是重视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和优势,推动多层次、多维度合作,在科技、教育、人文、绿色、服务等领域逐渐形成一批特色品牌。
2016年3月,海淀区政府和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共同支持成立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旨在服务国际优秀人才和中国企业,以“藤蔓计划”(国际青年创新创业计划)为抓手,以产业赋能的方式,通过国际化人才的选拔、培养,积聚人才和区域优势资源,构建国际生态合作网络,助力国内外人才和科技企业像藤蔓一样在“一带一路”沿线沿岸国家发展。“藤蔓计划”是科技部《国家“一带一路”科技行动计划》的人文交流项目,是《北京市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北京市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的品牌项目。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