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研究与转化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海淀区副区长林航,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医学院主任黄天荫以及多位行业专家和学者出席。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主任祁海主持。
祁海介绍了清华医学院的卓越研究成果和前沿工作,并表示,清华医学院将在医药领域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实现突破,以实际行动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林航表示,自今年以来,海淀区围绕医疗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以及人工智能赋能等三方面,为医疗健康全产业的发展搭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是落实北京市政策要求,以海淀联合基金、概念验证中心、孵化器、加速器、CDMO、科技应用场景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实现示范验证。二是进一步实现“三医”改革系统发力,促进“三医”数据协同,鼓励临床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研究和技术创新;完善北部、中部医疗资源布局。三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目前海淀内拥有AI赋能医药产业企业66家。接下来,海淀区正在推动AI新药研发,通过数据赋能医疗管理和监管创新。
黄天荫提出,基础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需结合临床实践,注重跨学科融合,以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服务人民健康。
清华工研院院长金勤献分享了清华大学工研院多年来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方面的经验,并期待本次研讨会能进一步促进清华大学医学院优秀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实现产业、科技、地方和人才的深度融合。
在政策解读环节,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医药处处长程伟详细阐述了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规划。他提到,2026年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的总体规模预计将达到1.25万亿元,并完成八个重点任务,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打造医药健康创新高地。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产业促进三处处长程万慧表示,海淀区发布《海淀区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促进创新研发能力提升、支持人工智能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应用、支持龙头企业及优质项目落地、优化产业生态等方面给予企业政策支持,配套海英计划、“薪火共燃”计划等多项政策。
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的专家学者们分享了各自领域内科研成果及其转化的案例。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大批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的关注,为推动医学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注入了新活力。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将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创新引领,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