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2024第五届“科创中国”科技创新创效大赛总决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成功举办。大赛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优秀创业者和优质创业项目,以及众多知名的投资人、创业导师、产业专家、技术专家、投资机构和创业服务机构等。现场公布了大赛优秀团队、优秀企业、TOP5团队、TOP10企业获奖名单。
据介绍,“科创中国”科技创新创效大赛自2020年首次启动,已持续举办5届,为海内外1000余家创业团队和企业提供了精准的科创服务。本届大赛由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联合主办,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节能环保与新能源、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交通等战略新兴领域,面向海内外广泛吸引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的科创企业和团队参赛。
通过前期BP线上评选、现场路演
资源对接培训交流等系列赛程
最终有20个企业项目
10个团队项目脱颖而出
站上总决赛的舞台
其中,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6家海淀企业获评大赛TOP10企业,晞德求索(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海淀企业获评大赛优秀企业,全流量补燃液体火箭发动机获评优秀项目团队。
开源一体化创新卫星平台
海淀参赛项目“开源一体化创新卫星平台”基于一体化、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采用结构执控一体化设计技术,有效解决目前卫星制造成本太高的痛点。
该项目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开源一体化创新卫星平台’实现了对卫星总体和分系统的协同管控,能有效降低卫星运行成本,目前该平台已应用在公司即将发射的‘天雁24星’上。未来,公司将发挥标准化模块化卫星的技术优势,拓展卫星应用领域,以及发展在轨延寿服务和太空垃圾清理等业务,打造国内卫星制造标杆。”
高效率宽范围多工质兼容的
霍尔电推进系统
海淀参赛项目“高效率宽范围多工质兼容的霍尔电推进系统”通过霍尔电推进系统产品开发、验证和批量产能建设,对中国卫星网络建设的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推进系统是卫星的‘心脏’,是确保卫星在轨稳定运行的关键。目前,公司已完成了霍尔、电弧、电阻推力器产品的开发、验证,已成功交付产品100余套,已在50余颗卫星上完成了飞行应用,配套于若干国家重点型号及商业卫星任务。”
能源大型关键设施
高空高危特种爬壁机器人
海淀参赛项目“能源大型关键设施高空高危特种爬壁机器人”覆盖能源全场景检测,有效解决传统高空高危作业三大痛点,效率是传统人工检测的150倍,缺陷检测识别率达95%,高空坠落事故率降低到零。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海上风电、水电大坝、大型变压器等更多大型能源设施场景进行产品研发,同时基于更多的实践,完善行业小模型,提高机器人检测识别率的准确度。”
据悉,海淀区是首都的经济强区、科教强区、人才强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27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63家,均占全市30%以上,同时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4家。针对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商业航天、具身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海淀区分别制定专项支持政策,例如《加快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10条措施》《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商业航天创新高地行动计划》《具身智能创新高地三年行动方案》《人工智能全景赋能行动计划》等,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基础设施、人才、空间等要素供给提出支持措施。
下一步,海淀区将
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攻关力量组织
完善政策措施和创新生态
支持创新主体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合作
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和转化落地
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贡献更多力量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