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识转化论坛(京港场):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是香港大学国际科创大赛的系列活动之一,由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与香港大学科创中心联合主办,特别设置了北京和香港两个分会场,并通过视频连线实现两地实时互动,吸引了众多科技企业代表与学术专家参与。
活动致辞
香港大学科创中心总监汪鹏在致辞时表示,香港大学科创中心自去年6月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推动港大师生及校友的创新创业,促进知识交流与科技成果转化。科创中心与中国商业学院在去年共同启用了创业大赛,今年活动范围已拓展至全球。除9月在深圳前海设青年科创学院外,港大还在近期成立了创新学院,从本科阶段开始以项目为主导的方式培养新一代的创业者和创新者。这些举措共同推动了港大在创新创业领域的深入发展。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科技发展处副处长王飞在致辞中表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推动科学研究向多领域拓展,中关村科学城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全国领先的科研基础和创新能力,已形成全产业链布局,同时,正推动医药健康产业突破发展,聚焦“AI赋能医药健康产业先导区”建设。此外,中关村科学城正致力于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与香港地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发布了《中关村科学城—香港创新加速计划》。本次活动将基于该计划,加深两地在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领域的合作,探索科技创新的新路径。
主题分享
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研究院(香港)创办人及首席执行官杨冠雅探讨了《人工智能可以生成新生物学吗?》。三博集团董事、常务副总经理蔡泓斌分享了《三博在脑机精准医疗的思考探索》。旷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园和心医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小睿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晓红分别就《AI驱动的长寿医学:延长健康寿命的跨越》和《数聚睿联,AI赋能医疗新质生产力》进行分享。
圆桌交流
在圆桌交流环节,杨冠雅和蔡泓斌、黄园和郭晓红分别在京港两地上台参与交流研讨,线上线下观众积极参与提问,展现了浓厚的学术探讨氛围。
活动总结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副院长杨仕名在总结中对嘉宾们在各自领域的辛勤工作表示敬意,祝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他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并期望2024年香港大学国际科创大赛能促成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创新发展。
据了解,2024年香港大学国际科创大赛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200余个优质科创项目报名参赛。经过在香港及海外、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六大赛区初赛的激烈角逐,具备广阔市场前景、前沿投资价值及社会责任担当的科创项目脱颖而出。最终,这些优秀科创项目将于2025年1月11日汇聚香港大学,共同拉开总决赛的序幕。
本次活动不仅深化了中关村科学城与香港在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助力京港企业相互了解两地的营商环境与科创生态,为双方企业提供宝贵的合作机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共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将进一步推动医药健康突破发展,通过深化与香港的合作,共同拓展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领域的领先优势,推动两地科创合作向更深层次迈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