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北京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海淀)揭牌仪式在海淀区成功举行,标志着该服务站正式落地海淀区中关村创业大街。海淀区委书记张革,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孙力光共同为北京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海淀)揭牌。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曹巍,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厚廷,海淀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岳立参加。海淀区副区长林航主持。来自高校院所、医疗机构、行业企业及媒体人士共100人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医药健康产业服务新平台的正式启动。
海淀站的设立进一步完善了“南北”协同布局的医药健康产业服务网络,填补了海淀区在市级专业医药创新服务领域的空白,为区域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该服务站以“融合创新、AI赋能”为核心特色,将精准对接海淀区高校密集、科研资源丰富、企业创新活跃的产业优势,为全市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专业高效的服务桥梁。
海淀站的建设与运营深度落实《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要求,聚焦创新药品、医疗器械研发转化中的“痛点”“堵点”问题,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审批对接等全链条服务,已成功入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试点“揭榜挂帅”单位名单。从政策落地到服务闭环,从试点入围到重点推进,海淀站的每一步布局都紧扣产业需求、瞄准发展关键,未来也将持续成为创新药械“破茧成蝶”的重要推手,让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海淀区作为北京市四大医药健康产业核心区之一,区内医药健康企业700余家,上市企业20家,汇聚了3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有丰富的临床、研发资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57家,3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4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5个医院研究所。依托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301医院、西苑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呈现出“基础学科全面、临床资源聚集、人才梯队完备”等特点。
服务定位
全链综合平台,AI赋能监管
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宏波对海淀站进行推介:作为全链条综合性服务平台,紧扣药监部门审评审批核心职能,整合市、区多部门资源,依托海淀区科研、医疗与AI产业优势,为医药健康企业提供从早期研发到转化上市的精准支持,加速企业孵化进程。主要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审批对接等全链条服务,包括为重点项目优先核查加速审评、开通生产许可绿色通道、组织开展政策培训、推动医工交叉转化与真实世界研究等方面。
北京艺妙神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霆表示,服务站将解决企业跨区对接审评审批难题,大幅提升研发效率,为产品快速上市提供支撑。
国科离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力祯对“提前介入、一品一策”的审评前置服务原则表示认同并满怀期许,他认为这一原则精准契合企业发展各阶段的实际诉求,由衷期待服务站在企业初创、成长、升级等不同阶段,提供持续且适配的支持。
深化合规
强政策优培训,护航医药健康产业
活动现场,北京市药监局法规处处长陈立伟对企业解读药品监管创新制度,并发布了全国首个省级生物医药企业合规指引——《北京市生物医药企业合规指引》,旨在帮助生物医药企业快速识别当前法规政策体系下的合规风险高发“雷区”,引导企业建立有效的合规和风险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合规经营。
活动还邀请药监领域法律专家,结合行业热点难点与典型案例,从法律解读、风险识别、合规体系搭建等方面授课,为企业提升合规管理水平提供专业支撑。
此次政策发布与培训联动,是海淀区强化法治保障、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将持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区域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展望
完善服务网络,领跑产业创新
北京市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淀站设立以后,将持续推动药监服务网络全域覆盖,聚焦审评审批前置、创新产品优先等核心功能,推动更多原始创新产品获批上市。市药监局也将指导平台深化AI辅助审评探索,优化“一对一”服务,力争2026年全市创新医疗器械、AI医疗器械获批数量继续领跑全国。
海淀站的设立运营
标志海淀区医药健康产业服务体系
迈入新阶段
未来,平台将联通市、区多部门资源,依托海淀区科研、医疗与人工智能产业优势,以“融合创新、AI赋能”为核心特色,为企业提供从早期研发到转化上市的精准支持,为区域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