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北京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关键之年。列车自主运行智能控制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揭牌加力:聚焦高质量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加速培育中关村各分园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供应链产业链,加强产业载体建设。新征程上,中关村将始终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引领,持续推进“一区多园”统筹协同发展,汇聚起推动园...
科技园区是提供空间资源和公共服务、聚集创新主体、加速产业化的有效载体,是聚合科技、人才、创新的综合平台。2022年,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各分园联动打造标杆性科技园区,支持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一批高品质科技园区项目。2022年12月28日开始,我们走进中关村科技园区,探寻现代化园区创新发展之路。今天推出第十篇,也是最后一篇《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打造“氢能综合创新生态圈”》。
编者按科技园区是提供空间资源和公共服务、聚集创新主体、加速产业化的有效载体,是聚合科技、人才、创新的综合平台。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是打造“农业中关村”的重要一极,园区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于家务乡, 2011年成立,先后被科技部、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基地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台组建了一支行业经验丰富的检测人才团队,为育种企业在常规分子检测、芯片检测、基因测序、技术研发及玉米DH系育种等...
围绕生态涵养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延庆区政府联合北京北变微电网技术有限公司积极探索中关村延庆园能源低碳转型路径,促进新技术在中关村延庆园示范应用,建成高可靠性智能微电网,实现了高比例新能源利用,并通过供热特许经营,推动企业形成并提供综合能源服务,探索出“政府许可+资本多元投入+园区入驻企业能源互补→整体能效大幅提高”的新机制。
科技园区是提供空间资源和公共服务、聚集创新主体、加速产业化的有效载体,是聚合科技、人才、创新的综合平台。2022年,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各分园联动打造标杆性科技园区,支持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一批高品质科技园区项目。2022年12月28日开始,我们走进中关村科技园区,探寻现代化园区创新发展之路。今天推出第八篇《亦庄生物医药园: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生态雨林”》。
金隅智造工场位于海淀区建材城中路27号,占地面积20公顷,地上面积12万平方米,是金隅集团主动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联合海淀区政府,以原金隅天坛家具公司生产基地为载体,通过对存量老旧工业厂房改造升级,打造以“大信息及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创新型科技园区,以超大地面荷载、超高举架空间,为“硬科技”企业提供产业发展空间。目前园区集聚了旷视、云之声、清锋科技等近百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记者日前从石景山区两会上了解到,今年,石景山区将以首钢园为重点,聚焦“科技+”“体育+”,提升中关村标杆孵化器运营水平,吸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持续打造北京科幻产业集聚区。形成科幻开发类知识产权和专利累计不低于200项,全区科幻及相关科技产业年产值不少于50亿元,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幻产业创造、开发、集散、创投和人才高地,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总占地面积4.53平方公里,园区分三期开发,一期及国际科学园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正在建设阶段,三期已规划完成。全部建成后,园区总建筑面积可达300万平方米,企业总量将达上千家。一期园区、国际科学园及二期园区总占地面积93.98万平方米,覆盖企业近500家,重点围绕数字经济、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资源搭建产业服务平台。2021年园区总产值约323亿元,地均产出1101.6亿元/平方公里。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24个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平谷区联东集团盘活闲置土地资产等北京市4个项目入选并获全国推广。联东集团盘活的存量资产为中关村平谷园内一宗闲置多年的工业用地。2021年1月,联东集团通过司法拍卖方式获得该块土地并明确产业招商方向,项目规划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目前项目一期正在建设中。该项目通过多种方式成功盘活土地资产。
科技园区是提供空间资源和公共服务、聚集创新主体、加速产业化的有效载体,是聚合科技、人才、创新的综合平台。2022年,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各分园联动打造标杆性科技园区,支持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一批高品质科技园区项目。2022年12月28日开始,我们走进中关村科技园区,探寻现代化园区创新发展之路。今天推出第五篇《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构筑“中国芯”走向世界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