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畔,激情涌动;长安西端,五载蝶变。
首钢滑雪大跳台傲立挺拔,全新亮相的冬奥公园内水韵灵动,华灯初上间冬奥大道流光溢彩。塑新貌、展新姿,北京2022年冬奥会日益临近的脚步声唤醒石景山区积蓄数载的力量,84.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迎来最耀眼的蝶变时刻。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是奋斗者筑梦的见证。过去的五年,北京市石景山区第十二届委员会认真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紧抓服务保障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和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机遇,完成了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取得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迈上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满怀期待的石景山人民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答卷!
笃定初心砥砺前行,只争朝夕不负荣光。以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为新起点,石景山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奋力谱写首都城市西大门建设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转型中的石景山正全面展示“一半山水一半城”美丽身姿
新机遇 书写冬奥荣耀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工作进入压线冲刺的最后时刻,一处处工程建设完工、一项项保障准备就位,石景山区在用行动告诉世界“我们准备好了!”
2016年,首批北京冬奥组委工作人员入驻石景山区西十筒仓,2018年12月,世界首座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在首钢园开工建设,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再度与冬奥结缘,为石景山区这座“双奥之区”带来了新机遇。
五年来,石景山区全力服务保障冬奥会筹办,擦亮了“双奥之区”金名片。围绕“服务冬奥、借势冬奥、参与冬奥”主线,石景山区启动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首钢滑雪大跳台和冬奥组委总部等“1+6”场馆群建成投用,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地铁冬奥支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冬奥公园、冬奥景观大道相继亮相,冬奥场馆周边环境越来越美,城市面貌和知名度显著提升,冬奥带动效应逐步显现。深入开展“百日会战”攻坚行动,统筹实施53项重点任务,在冬奥会筹办的“冲刺之年”依次实现工程建设基本就绪、环境提升全部完成、服务保障全面到位,高标准服务保障冬奥“大本营”。以借势冬奥为重点,全区科学布局冰雪体育产业,促进冰雪体育与金融、科技、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先后引进国际滑雪联合会中国办事处、斯威克斯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冰雪体育机构,举办中国冰雪大会等高水平产业活动,承办“沸雪”世界杯等30余项高水平冰雪赛事,冰雪体育产业逐渐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开展一系列冬奥氛围营造活动,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推动群众性冰雪运动蓬勃开展。加快冰雪休闲运动设施建设,形成“十冰六雪”场地设施布局,建成27所市区两级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近三年接待近50万人次上冰上雪。深入开展冬奥“六进”和“一街一品”冰雪活动,参与人数达30余万,“冰雪氛围”日益浓厚。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进入赛时运行阶段,石景山区全面启动属地运行保障机制,加大服务保障力度,强化场馆内外衔接,做好城市运行,努力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石景山区紧抓冬奥机遇,成功创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
地铁S1线等一批轨道交通投入运行,带动石景山区路网结构提升
新地标 复兴百年钢城
2021年9月,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石景山区首钢园内设置的9.4万平方米主题展馆引来了全世界的目光,独特的工业风貌和奥运元素相融合,让昔日的工业“锈带”变身城市活力秀场,因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休眠”的百年钢城重新闪耀在“聚光灯”下。
首钢滑雪大跳台蓄力飞天,三高炉与秀池水火交融,新首钢大桥巍峨挺拔,当钢铁之城与奥运盛典相遇,老工业与新时尚激情碰撞,曾经的重工业基地转变为金融、电竞、文创、科幻、体育等新产业基地,工业“锈带”重新注入生命活力,释放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独特魅力。
五年来,石景山区倾力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引领了城市发展深刻转型。建成新首钢大桥、六工汇、金安桥站交通一体化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实施城市织补创新工场、国际人才社区等项目,释放58万平方米产业载体空间。构筑国际化特色产业生态,聚焦“科技+”“体育+”,成功举办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科幻大会等重大活动,打造国内外“首发”“首店”“首秀”“首演”品牌,建成全市首个体育产品公共保税仓库,获评“北京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将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与冬奥会筹办、老工业区有机更新、绿色高端发展紧密结合,努力实现多约束条件下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全面复兴。
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届中国科幻大会在石景山区举办,成为科幻相关产业从业者和科幻爱好者思想交流的“圣地”,落地在首钢园内的北京科幻产业集聚区,正在努力打造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的重要承接地和科幻产业创新展示的重要窗口,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幻产业特色园区未来将在这里呈现。
2016年、2018年、2019年,石景山区三次荣获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通报表彰。2021年,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在四部委年度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更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新首钢转型发展的成效,也预示着一个以钢铁为底色的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正在向人们走来。
以首钢滑雪大跳台为重点,石景山区全力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
新动能 构筑高端产业
产业兴则城市兴,面对首钢搬迁调整带来的挑战,石景山区不畏惧、不彷徨,主动看住机遇,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石景山区通过制定实施高精尖产业三年行动计划,逐步确立了以现代金融为战略主导,以科技服务、数字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色培育,以高端商务服务为配套支撑的“1+3+1”高精尖产业体系。
西山八大处脚下,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已初见规模,在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方案中,被赋予“国家级金融产业示范区”定位。目前,产业园规划建成率超过80%,入驻金融机构49家。长安街西延长线,超过200家的现代金融机构在这条“长安金轴”上聚集,不到1平方公里的万达银河商圈就聚集了3家银行信用卡中心和1家消费金融公司。作为石景山区未来产业支柱的现代金融业,收入总额已经占到全区高精尖产业的4成以上,产业支柱作用凸显。
2021年9月17日上午,备受关注的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核心区正式开工,这是石景山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全部建成后,产业园年产值有望达到500亿元并成为北京市规模最大、产业链最为齐全、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园。近年来,石景山产业发展的触角持续向科幻、信息技术、虚拟现实等领域延伸,百融云创、猎户星空、光年无限、量化派、第四范式、爱奇艺、中译语通、字节跳动等一批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齐聚石景山;枭龙科技、易视互动、耐德佳、疯景科技、打扮家、IDEALENS 等一批优质企业在石景山落地生根。
五年来,石景山区以建设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引领,紧抓北京“两区”建设和“五子”联动契机,扎实推进“一轴四园”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1+3+1”高精尖产业体系。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930亿元,比2016年增长38.7%。全区二、三产业占比已从转型前的7∶3反转为2∶8,实现了从传统重工业区向绿色高端之城的历史性蝶变。
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学生用画笔表达对北京冬奥会的期待
新形象 打造品质之城
老旧小区整治一新、棚户区居民乔迁新居、生活服务全面提升,过去五年,以实施城市更新为手段,石景山区正脱去旧貌换新颜,向着打造“品质之城”的目标全速迈进。
近年来,全区坚持把城市更新作为转型发展的两个关键动能之一,在全市率先出台区级《城市更新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聚焦老旧小区、简易楼、老旧楼宇等老大难问题,促进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全面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经过一年多的改造,曾经路面不平、下水不通的老旧小区六合园南社区焕然一新。整齐的路面,立体化的车库和即将投入使用的老年餐厅,让居民交口称赞。从老旧到“全新”,背后的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社会资本参与让老旧小区彻底换了样,也给百姓带来满满幸福感。“十三五”时期,石景山区全面推进老旧小区“六治七补三规范”,累计实施改造项目22个;以党建为引领形成了“区-街道-社区”老旧小区改造三级管理体系;深化区企战略合作,创新实施以产权单位和属地街道为实施主体的老旧小区改造路径,逐渐形成“首开经验”和“鲁谷模式”,提供了老旧小区改造的“石景山样本”。
通过实施西黄村、北辛安、衙门口、广宁村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累计改造范围4平方公里,建设回迁安置房近1.6万套,石景山区1.5万户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M6线西延、S1线投入运营,古城南街、北辛安路北段、永引渠南路等市政道路建成通车,石景山水厂并网通水,石景山220kV、石龙220kV输变电工程等一批重点民生项目交付使用。五年来,石景山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带动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弥补了城市功能短板,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公共服务,为引进高端人才、推动产业转型、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在建设的同时,石景山区还持续在城市治理上下苦功夫,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全力擦亮“石景山老街坊”等基层治理特色品牌,抓好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两个“关键小事”,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深化“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创新,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急事难事。首都城市西大门更加有“里”有“面”,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之城魅力日渐彰显。
新魅力 山水文化融城
2021年9月底,首届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在石景山区开幕,一场跨越时空的大型交响音诗画在首钢三高炉上空久久回荡,展示出西山永定河跨越千年的广阔胸怀和独特魅力。
石景山区是北京市“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文化中心建设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域处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范围,2019年,《石景山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正式发布,以打造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精品力作为目标,石景山区全面促进生态文化、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创新及冬奥文化融合发展。
悠悠古道、阵阵驼铃,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是2002年北京市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2016年,石景山区开始对模式口大街进行改造。朱漆大门、灰砖小院,消失多年的古道风情如今“重回”模式口,让西山永定河上的这颗文化明珠更加璀璨。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新景观也在提升着西山永定河的颜值。北京冬奥公园依托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工业遗产等资源,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品质提升,形成了水绿相生、城景渗透、亲民共享、冬奥元素突出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为向全世界展示大美西山永定河打开一扇窗口。
自足丰富自然资源优势,石景山区在北京中心城区中率先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陆续完成绿化造林面积3000多亩,新建和改造大型城市公园25座、社区公园21处、口袋公园与小微绿地38个,新增绿化总面积280多公顷,改造提升绿地面积130多公顷。基本实现全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位居中心城区第一,西长安街城市森林公园群基本建成,通过串连整合沿线的各类公园绿地,延续北京西轴线景观特色,形成绿色“首都城市西大门”,展示出“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丽姿态。
北京冬奥会会徽在“冬奥大道”阜石路晋元桥区矗立
新期待 提升民生福祉
一所所学校奠基开工,一片片保障房拔地而起,普惠幼儿园越办越多,社区养老驿站越来越方便,回眸过去的五年,石景山区的居民收获了沉甸甸的幸福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石景山区紧扣“七有”目标和“五性”需求,努力构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2021年11月18日,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新建工程正式开工。这所建制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建成后可以提供2790个学位,充分满足周边居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近年来,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区域教育品质有效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攀升。
居家上门服务、专业日间托养助餐服务……今年,位于老山街道翠谷玉景苑社区的养老服务驿站全新“上线”,优美的独立小院,集养老、娱乐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养老服务站成了老人们的第二个家。目前,石景山区已正式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40家,实现了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基本覆盖。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石景山区深化住房供给侧改革,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近五年,全区累计开工建设各类政策性住房3万余套;完成4个共有产权房项目的申购;累计为廉租房、公租房等家庭发放补贴,圆了众多居民的安居梦。
五年来,石景山区聚焦破解“四老四少”问题,实施民生实事项目110个,超过八成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组建完成八大教育集团,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1%。开展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率先在全市实现“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全覆盖,扎实做好国家级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创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城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拓展公共文化供给的广度和深度。全区医教养等基础民生领域不断释放红利,有效提升了幸福指数,人民生活向更加美好不断迈进。
新使命 胸怀国之大者
石景山区是一片红色热土,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深深植根在这片土地上,为全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能量。全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胸怀“国之大者”,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确保各项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021年7月,石景山区五里坨路新隆恩寺村段实现全线通车,周围的居民群众纷纷点赞。这是石景山区深入部署开展“一把手进社区”,回应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的一个缩影。
今年3月以来,石景山区把“一把手进社区”作为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重要抓手,全体区领导和处级单位“一把手”深入社区用脚步丈量社情民意,通过“三进三问”深入了解群众关心、期盼、迫切的诉求问题,了解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了解社区各类组织的工作情况及现实需求,确保把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实事清单”,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办事项目284件。
社区书记李美红坚守防控一线,连续36天没有踏进家门;古城供热服务站党支部10名党员组建北京2022年冬奥会供热服务保障临时党支部,奋战在冬奥保障第一线;区公安分局、石景山交通支队成立文明交通“党员先锋岗”,全面打造秩序好、违法少、道路畅通、群众满意的交通文明示范路口;五芳园党支部退休老党员护送孩子们过马路,将爱心传递十余年;一面面飘扬在一线的党旗,一座座坚守在一线的堡垒,奏响了全区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的时代最强音。
五年来,石景山区坚决落实“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在打好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服务保障冬奥,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中全面叫响“共产党员”的称号。
石景山城市更新项目首钢六工汇即将投入运营
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首次在首钢园设立场馆
新蓝图 科学布局未来
帆悬风正今又是,勇立潮头唱大风。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北京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统筹“五子”联动,着力构建首都发展新格局,引领首都高质量发展,向着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勇前进。未来五年是石景山区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的战略机遇期、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和城市复兴的关键期,必须把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置于发展战略的高度,以此作为全面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路径,作为“后奥运”时期继续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三区建设”的根本动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牢牢把握服务保障冬奥筹办和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发展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新城市治理为着力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加快推进“三区建设”,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奋力谱写首都城市西大门建设新篇章。
宏伟蓝图已经绘就,石景山将满怀信心、埋头苦干,用热血和汗水书写新的辉煌!(贾宁 苏士奇 赵昂 马文晓 王京广)
石景山区“冬奥大道”石龙匝道展现城市盆景的独特魅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