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头条
1 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在京成立,首批汇聚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高新区等九大高新区
11月29日,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大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召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高新区、石家庄高新区、保定高新区、唐山高新区、燕郊高新区、承德高新区等7个国家级高新区及沧州、衡水2家省级高新区自愿发起成立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据悉,联盟在工信部指导下,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天津市、河北省高新区主管部门共同推动成立,旨在充分各国家高新区资源禀赋、创新要素比较优势,通过搭平台、促合作,加强高新区之间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促进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共同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和世界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推动京津冀国家高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强、更有力的辐射带动和高端引领作用。
在项目签约环节,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研究院)分别与石家庄高新区、保定高新区、唐山高新区、沧州高新区签约,标志着“京津研发、河北转化”体系建设向纵深推进,联盟推动京津冀高新区协同高质量发展迈出第一步。
会上,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首批发起成员单位共同签订《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倡议书》,倡议共担自立自强新使命、共建交流合作新机制、共立创新发展新格局、共筑协同发展新高地,推动京津冀国家高新区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更加有力有效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2 第十二届中意创新合作周在石景山首钢园开幕
第十二届中意创新合作周于11月28日在北京首钢园开幕。本届中意创新合作周以“接力科技冬奥,携手高质发展”为主题,内容涵盖开幕式、部长级双边会见、平行论坛、中意科技创新项目“一对一”对接会、中意合作项目展示等环节。
本届合作周为期2天,中方150余家科技机构的300余位代表与意方展开项目对接。其中,中意双方约50名代表在平行论坛开展主题演讲,近80场科技项目“一对一”对接活动有序展开。中意与会嘉宾分别在科技冬奥、智能制造、设计及艺术产业、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农业、食品及健康、蓝色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深入交流探讨。
中意创新合作周由中意两国政府轮流主办,自201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一届,促成大批中意科技合作项目签约落地,是促成中国与意大利两国开展全面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届中意创新合作周由中国科技部和意大利大学与科研部主办,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以及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和意大利科学城IDIS基金会承办。
园区动态
3 11个入区项目签约!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发布最新进展
11月30日,以“智慧海淀、创新综保”为主题的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发布活动在中关村壹号赛尔科技园举办,活动聚焦中关村综保区“2+2+N”保税业务谱系,市区相关政府单位,多家医药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参会。
2023年5月23日,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是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以“保税研发”为主要功能的综合保税区。随着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获批,北京将形成东北、南、西北不同方位的综合保税区立体空间布局,实现特色优势互补。
中关村综保区落户海淀,将为海淀提供全新投资兴业热土和创新发展空间,海淀区将从三个方面发力,加快完成建设任务,确保如期实现封关验收。“一是突出产业定位,我们聚焦‘2+2+N’的产业定位,积极引进重点项目,促进与周边产业形成强链、补链、延链的效应;二是推动制度创新,依托中关村综保区的基础功能,我们积极谋划全产业链保税、集团保税、智慧监管等相关的政策创新实施路径,打造中关村综保区制度创新体系;三是加强区内外联动,谋划实现海关特色监管区与自贸试验区的统筹联动。”海淀区商务局副局长、“两区”办专职副主任钟立庆介绍。
此次活动,让更多企业了解了中关村综保区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拓展了中关村综保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海淀深度参与全球创新竞争与合作提供了更大空间。未来,中关村综保区将进一步用足用好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与投资者和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加大对招商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服务,共同推动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4 2023网络安全行业生态大会举办,3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落地中关村通州园
11月28日,“2023网络安全行业生态大会”在城市副中心举办。大会将推动副中心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优化网络安全产业生态,促进“政产学研用”多方的链接融合。
当前,副中心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网络安全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发展前景。中关村通州园作为副中心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强化科技创新主导功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将成为推动网络安全领域交流合作、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目前中关村通州园已引进211家网络安全相关企业,涉及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北京市“创新型”中小企业,3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会上,北京通州网络安全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与北京通州商务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中关村通州园将携手紫光科技园,共同创建以数字经济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基地,加速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副中心,推动副中心网络安全产业转型升级。
5 2023数字经济十月论坛在中关村大兴园经开区举办
11月26日,2023数字经济十月论坛在北京大兴召开。
本次论坛是北京大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首次联合举办,也是“十月论坛”首次走出北大校门举办,是双方深度合作、继往开来的重要里程碑。论坛聚焦“创新创业创造 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主题,围绕推动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和数字经济生态构建,进一步打造数字经济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实现共建共创共享共赢发展目标。
近年来,在包括北大校友企业在内的数字领军企业落户发展的有力支撑下,园区数字经济产业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园区将不断加大与高校院所、优秀企业、创新人才协作力度,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北京市大兴区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通过揭榜挂帅、联合攻关等方式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以共建共创共赢的方式推动园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6 中关村丰台园发布《丰台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丰台将打造500亿元级商业航天产业
《丰台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日前由丰台区科信局和中关村丰台园联合发布,该区将打造“一轴”引领、“双轮”驱动、“百+”生态的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新格局。根据计划,丰台区将力争用3年时间,切实提高商业航天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水平。全区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实现商业航天技术能力、企业质量、产业规模倍增发展。
丰台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新格局中,“一轴”引领指充分发挥驻区航天央企央院对商业航天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技术、项目等外溢资源就地转化,打造丰台区商业航天发展主轴。“双轮”驱动指瞄准商业航天领域高端制造产业方向和全面布局空天信息产业,形成区域商业航天产业重要引擎。“百+”生态则指不断丰富“航天+”应用场景,积极赋能智慧城市、智慧医疗、节能环保、都市农业、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以“生产+生活+生态”为承载的“科技创新+都市产业”产业生态。
北京丰台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之一,目前聚集了35家航天航空科研院所,110余家航天航空相关企业,约6万名航天航空领域科技人员,航天航空产业已超过千亿级规模,其中商业航天产业规模突破280亿元。
7 西城区首个惠企政策计算器——“中关村西城园政策通”上线运行
今年以来,中关村西城园管委会紧紧围绕“2-1-1-5-2”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框架体系,持续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在提升涉企服务数字化水平上持续发力,开发建设“中关村西城园政策通”上线运行,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充分释放产业政策红利,助力园区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中向前一步,为西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关村西城园政策通”利用大数据手段,以产业政策为核心,梳理惠企政策清单,建立政策数据库,基于企业画像实现政策精准推送。平台提供一键导航,对于申报期内且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可一键进入“中关村西城园产业政策申报系统”,确保企业应报尽报、应享尽享。同时,平台提供政策检索、智能匹配等服务,解决涉企政策数量多、解读繁、匹配难等问题,实现企业轻松找政策、政策精准找企业。
下一步,中关村西城园管委会将结合主题教育和“双提升”工程,多举措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汇聚合力,坚持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双管家”“无接触”“小分队”“场景化”等特色服务模式,持续为园区企业提供精准暖心服务。
8 北京首台Orbitrap Astral高分辨质谱仪入驻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共享技术平台Co-Lab
近日,北京首台Orbitrap Astral高分辨质谱仪入驻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共享技术平台Co-Lab。
Orbitrap Astral高分辨质谱仪结合了生命园内企业——嘉华药锐独家专利的磷酸化富集技术和单细胞样本前处理技术,将蛋白质组学检测推向新高度。这标志着Co-Lab在蛋白质组学领域的技术实力进一步增强,为深化生物学研究和疾病机制解析贡献更多可能性,助力蛋白质组学突破创新。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共享技术平台Co-Lab成立于2005年11月,拥有600余套设备,总投入近6000万元。2008年6月被授予首都科技条件平台,2010年9月被授予“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开放实验室”。目前建有分子生物学平台、基因测序平台、基因定量平台、免疫细胞研究与应用平台、药物分析平台、核酸药物检测平台等十余个专业平台。可为企业提供平台共享、分析检测、设备租赁、合作共研等服务。
未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共享技术平台Co-Lab将继续与嘉华药锐通力合作,将其独家专利的磷酸化富集技术、单细胞样本前处理技术与Orbitrap™ Astral™进行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蛋白质组学、蛋白质药物表征、目标蛋白质定量等技术服务,吸引更多高质量生物医药企业向生命科学园园区和昌平区聚集发展,促进企业成长,继续在精准医疗和创新药物研发领域不断贡献创新成果,推动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
9 北京亦庄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园
京城东南,一座集成电路产业园正在崛起。近日,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位于亦庄新城的马驹桥,正在打造全国领先的集成电路装备材料零部件基地,涵盖制造、封测、装备、零部件及材料等环节。
马驹桥集成电路装备材料零部件基地整体占地3300亩,已布局的20个项目预计投资超过700亿元。其中,园区已开工的10余个项目正加紧进行工程建设和设备搬入,尽快开展设备调试和试生产;其余项目正加快办理开工前各项手续。
“基地建成后,达产产值超400亿元,将成为全国领先的集成电路装备材料零部件产业基地。”相关负责人说,该园区将一方面提升国产装备、材料和零部件制造能力,提高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有效提升对领军企业的供应链保障能力,增强集成电路企业抗风险能力。
据介绍,北京亦庄共有集成电路重点企业200余家,产业链条完备,产业规模超过800亿元,占全市一半。(编写 李潇潇 版面设计 李琦萱)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