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头条
1 丁薛祥在北京调研,到访中关村企业
2024年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丁薛祥在京调研经济普查登记工作。他强调,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为民普查,全面客观反映我国高质量发展情况,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新特征,为科学制定规划和政策提供重要信息支撑,更好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丁薛祥首先来到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他指出,统计的生命在于真实,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好全流程数据质量控制。规模以上单位统计基础较好,要如实填报每一张表格,逐项检查每一项指标,通过普查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及时准确报送。普查机构要随报随审,组织督促普查员核实情况,从源头上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可靠。
随后,丁薛祥前往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兰友科技有限公司,察看规模以下单位普查登记情况,询问企业需要填报的生产经营、研发活动、人员工资等具体信息。他表示,我国新经济迅速发展,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成果丰硕,要做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统计,为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举措、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可靠依据。要规范开展普查登记,严格保守普查对象的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经济普查目的。
在知春小村办公用品经营部,丁薛祥与店主和普查员亲切交流,了解个体经营户普查数据采集流程。他指出,全国有1亿多个体经营户,构成了我国经济的重要微观基础,希望抽样选中的个体经营户积极配合,如实申报,夯实数据质量根基。普查员要耐心细致做好入户调查,以诚恳态度和熟练技能赢得普查对象的信任和配合。
最后,丁薛祥走进中关村街道办事处,慰问基层普查员。他表示,广大普查员是开展普查工作的主要力量,要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格遵守工作流程规范,认真履职尽责。各级普查机构要强化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确保普查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2 抢占生物制造新赛道!北京举办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推进会
为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发展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精神,抢抓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机遇,2024年1月6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昌平区政府在未来科学城举办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推进会。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继红主持会议。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副市长于英杰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韩耕,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刘贵芹,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昌平区委书记、未来科学城党工委书记甘靖中,昌平区区长、未来科学城管委会主任支现伟,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合成生物制造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加推进会。
推进会现场,韩耕、张继红、谭天伟、甘靖中、支现伟等共同为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筹)和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揭牌,标志着北京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在平台、基地等统筹布局、系统推进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同时,昌平区政府与北京化工大学签署合作协议、首发展集团与未来科学城集团签署产业基金协议、昌发展公司与中科院过程所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一批合成生物制造项目落地,通过多方主体密切合作,助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水平创新发展。
本次工作推进会,开启了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发展的新篇章,未来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切实强化创新转化、资源统筹、区域联动和示范先行,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力、科技成果影响力、新兴产业引领力、区域辐射带动力全面提升,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制造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高地。
3 首批23家中关村特色产业园获评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23年度拟评定“中关村特色产业园”名单的通知,将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23家园区纳入中关村示范区特色产业园体系。此次发布的首批园区覆盖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的11个分园,其中海淀园6家、亦庄园4家、昌平园3家、大兴园3家。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关村示范区特色产业园园区建筑面积总计1072.4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4978家。其中国高新企业1669家,独角兽企业40家,上市企业160家;园区实现年产值超过7000亿元,地均产出871亿元/平方公里,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42%;落地了全国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240个,自建或引入算力平台、药物研发平台、产品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等专业服务。
园区动态
4 卫星互联网供应链创新发展座谈会在丰台园举办,助力商业航天发展
2023年12月29日,北京市联合中国星网共同举办卫星互联网供应链创新发展座谈会。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继红主持座谈会,市委常委、副市长于英杰,中国星网党组书记、董事长张冬辰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韩耕,丰台区委副书记、区长初军威,以及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经开区、海淀区、顺义区、大兴区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和60余家商业航天创新主体代表参加座谈。
会上,于英杰指出,中国星网是国家卫星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力量与需求牵引平台,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对接,发挥中国星网引领作用,对带动提升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创新能力和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一是要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可重复使用火箭、卫星互联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二是要以真实的应用场景和具体的市场需求为牵引,积极培育商业航天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深度融入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和供应链。三是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创新生态,推动北京商业航天实现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上,韩耕、初军威,中国星网副总经理牟相军、规划发展部主任付朝华共同为“星网生态伙伴产业协同发展基地”揭牌。基地的成立将有效集聚北京一流创新人才和创新主体,为中国星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5 石景山园“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入选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典型产品、应用和服务案例”榜单
近日,工信部公示“关于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典型产品、应用和服务案例(第一批)名单”,中关村石景山园企业易华录申报的“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案例成功入选典型服务案例公示榜,为石景山产学研人才培养平台再添一处发力点。
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是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提升加强全民数字素养为核心,以持续建设完善国家数字教育体系为目标,充分汇聚行业头部企业和院校优势,全力打造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队伍的产教融合创新生态。
2023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与易华录联合发文,面向全国正式开展大数据人才基地联合建设工作。目前,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正式公示《联合北京易华录启动建设的第一批大数据产业人才基地名单》,易华录经过组织申报、实地考察、专家评审等系列评定工作,获
批建立茂名、徐州、沈阳、烟台等4个工信部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
6 大兴园再添AI智能新药研发平台,“政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共建
日前,中国药谷 “X-Gen AI新药发现与设计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平台由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核心成员来自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具备信息科学、制药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背景。该平台将有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加速新药发现和设计过程,为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创新突破。
目前,大兴医药基地“AI+医疗”项目初步聚集,已引入深度制耀、中科基因等AI人工智能医药创新企业,打造生物样本库及生物信息智算中心,将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以“政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共建模式,打造AI生物医药优质项目服务和孵化平台。
7 “联东U谷•数字安全谷”产业基地项目落地通州园
2023年12月27日,“联东U谷•数字安全谷”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地中关村通州园。
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36.6亩,2024年开工建设,总投资约5亿元。聚焦数字安全网络设备核心部件生产制造、中试成果转化、高端装备和配套设施等业务板块,将打造网络安全产业生产载体和高品质产业空间。
该项目将充分发挥中关村通州园与联东集团产业资源和数字化产业服务优势,聚焦数字网络安全领域,涉及数字经济、网络安全、先进制造、未来出行、军民融合等核心产业方向,有效带动区域数字安全产业升级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助力打造具有副中心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8 马来西亚技术和创新研究加速器代表团访问海淀园
日前,马来西亚技术和创新研究加速器代表团到访海淀区,先后参观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翠湖科创平台、华为北京会展中心,并与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中关村科技创新最新态势和园区创新生态模式等情况。
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代表团成员们实地参观了中关村论坛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展,聚焦中关村十年发展,深入了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元宇宙、脑科学等领域前沿技术进展和重大成果。在翠湖科创平台,成员们观摩了2023第六届全球金融科技创业大赛总决赛,深入了解中关村科技创新最新态势和园区创新生态模式等情况。在华为北京会展中心参观了以“未来科技,华为领航”为主题的展览,通过LED显示屏和实物体验,结合专业讲解,了解华为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5G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应用场景。
代表团表示,希望能与中关村科学城建立友好往来关系,交流学习海淀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和管理理念,同时欢迎中关村企业到马来西亚拓展海外业务,期待双方开展更多务实合作,以实际行动迎接2024年“中马建交50周年”。
9 丰台园举办企业国际化发展座谈会
2023年12月27日,丰台园管委会主办,丰台园产业促进中心、中关村海外科技园联合承办主题为“群策群力 扬帆出海”的座谈会。
2023年以来,产促中心与中关村海外科技园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了解标杆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掌握企业出海诉求,为丰台园管委会国际化支持政策的出台提供了详实数据。
本次座谈会,介绍了丰台园国际化发展情况,企业分享了开展国际化工作的经验,围绕《重点调研及专题访谈分析》,对实施两年的丰台园“新开放五条”政策条款,提出了建设性的修订意见。与会专家介绍了拥有的服务资源和服务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并解答了企业现场的提问。
企业动态
10 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新适应症获批
2024年1月2日,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新适应症获批,用于治疗一线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
替雷利珠单抗已有12项适应症获批,是目前国内获批适应症数量最多的PD-1抑制剂,其中11项适应症已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也是获批适应症数量最多的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PD-1抑制剂。
11 中国生物制药“依维莫司片”获批上市
2024年1月2日,中国生物制药集团开发的依维莫司片(商标名:晴维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批准,是我国实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以来首个因“首仿获批+首个挑战专利成功”获得12个月市场独占期的产品。
12 舒泰神STSA-1001注射液用于治疗癌痛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2024年1月3日,舒泰神收到国家药监局签发的STSA-1001注射液用于治疗癌痛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其开展治疗癌痛的临床试验。(编写 李潇潇 版面设计 李琦萱)
关于《一周园区要闻盘点》
《一周园区要闻盘点》系统梳理本周内中关村示范区重大政策和园区动态,帮助创新创业主体及时掌握最新政策信息、了解园区重要动态。
本栏目由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www.ncsti.gov.cn)整理。平台展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成效,集中呈现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中关村示范区”主阵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和促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新进展、新模式与新经验,及时追踪报道科创中心建设的重大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创新企业,广泛弘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文化,形成首都科技创新的展示主平台。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