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由天津市宝坻区和北京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同主办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论坛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在天津举行。计划总投资249.68亿元的43个大项目、好项目集中签约,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及现代服务业“4+1”主导产业。
近年来,天津市宝坻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工业“标准地”出让、施工图承诺许可等改革举措,为企业量身打造“一企一案”,在天津市率先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特别是当地成立京津冀政务服务专班,开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专区”,实行“跨省通办+异地代办+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四维服务模式,并在科技城设立政务服务分中心,推行“首席审批官”制度,推动更多事项“跨省通办、一次办成”,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同时,宝坻区实施“新时代人才奠基计划”,出台“中关村十条人才政策”等,区委人才办进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点对点服务,青年发展型城市加快建设,“年轻人·中关村”的形象深入人心,全国各地青年才俊持续流入。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是北京中关村带品牌、带资金、带理念、带团队、带项目,在京外首个重资产投资项目。十年间,作为“京唐秦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宝坻区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积极融入区域协同大格局,把建设好、发展好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高昂“龙头”,持续发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一批重点项目、社会资本、科创资源等加速汇聚。一期4.19平方公里,到目前引进中关村高端医疗产业园等市场主体1526个,承接的北京方向企业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85%,总投资约176亿元,探索形成了“创新研发在北京,验证转化在宝坻”的“宝坻模式”。
京唐、京滨城际铁路于2022年12月通车运营,宝坻区境内设宝坻站、宝坻南站两座高铁站,正式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从宝坻到北京,最快仅需18分钟。目前,宝坻站日经停列车21趟次,辐射秦皇岛、锦州北、沈阳等站点,为宝坻区融入更广阔的区域打开了一条“黄金通道”。
以京唐城际铁路为媒介,宝坻区正与北京通州区、河北唐山市共建“京东黄金走廊”,不断加强产业、教育、科技、人才等协同协作,联合发布创新平台共享共用目录,深入落实11项合作协议,京津冀“跨省通办”事项扩容52项,“区域通办”事项达到121项,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走廊、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走廊、惠及三地人民的幸福走廊”。(记者 李如意)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