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通州园是城市副中心“科技创新功能”的主要承载地,今年园区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
据通州园管委会介绍,一季度通州园238家重点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0.2亿元,同比增长13.7%;总收入229.7亿元,同比增长15.3%。与此同时,一季度通州园新增注册企业80家。
重点企业技术收入大增32.3%
在大运河畔,今天的通州园聚焦于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两大产业领域,正在加快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今年一季度,通州园238家重点企业实现技术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32.3%。利润总额10亿元,同比增长84.4%。实缴税费12.7亿元,同比增长64%。研究开发费用合计8.8亿元,同比增长8.9%。
“通州园一季度实现开门红,一系列数据大幅上行,这让园区经济运行不断焕发新气象、更上一层楼。”通州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长安街东端,一个产业体系完整、积聚效应凸显的高新企业矩阵已逐步形成。
当前,通州园已拥有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36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7家(占全区82.1%)、上市企业10家、园区政策范围内独角兽企业1家。
3大重点功能区出台专项支持政策
运河潮起,通向未来。通州园正聚焦张家湾设计小镇、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通州园)、漷县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3大重点功能区的发展。上述每个领域也都出台了相应的专项支持政策。
位于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通州园)的西工大北研院项目首段上月冲出正负零(效果图仅供参考)
与此同时,副中心为了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近期还新修订了《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对空间、人才、金融的保障力度,通过政策奖励兑现,助力大运河畔的创业生态不断优化。
新增企业80家 在谈项目29家
共谋未来发展新篇,一季度通州园各重点片区和拓展区累计接待洽谈企业90家。新增完成注册企业合计80家,总注册资本金约7亿元。其中,注册资本金5000万以上企业4家,1000万以上企业24家。重点在谈项目累计29家,新增签约租赁面积累计16769.88平方米,开展招商推介活动累计14场。
对于通州园一季度新增完成的注册企业,按区域划分——
张家湾设计小镇累计注册企业30家,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通州园)累计注册企业20家,漷县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累计注册企业12家,永乐经济开发区累计注册企业14家,于家务聚富苑开发区累计注册企业4家。
按产业类型划分——
城市科技类企业47家(占比58.75%,元宇宙及新兴企业5家),设计类企业1家(占比1.25%),医药健康类企业10家(占比12.5%),其他类企业22家(占比27.5%)。其中,专精特新企业4家(含“小巨人”企业1家),高新企业6家,瞪羚企业3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家,外资企业3家。
不仅如此,一季度通州园各重点片区和拓展区还新增重点在谈项目共计29家,有关各方正在持续抓紧相关项目的对接等工作。
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管委会主任林正航表示——
2024年,通州园管委会将继续用好各项支持资金,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
同时,通过技术服务平台、金融服务管家等措施,细化企业服务,加大人才保障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优势产业的集聚效应更加凸显,助力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