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遍被业界称为“大模型元年”,在经历了“百模大战”后,人工智能领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关村科服公司在人工智能赛道,正重点布局多个专业服务平台,推动发起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并在坐落于朝阳区的数字产业中心集聚服务孵化相关项目。
朝阳区作为首都经济大区和前沿产业发展高地,已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正积极打造以人工智能大模型行业应用为核心,以场景应用为驱动的“朝阳模式”,发布了《朝阳区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出台了《朝阳区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发展的若干措施》,大力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朝阳北部科创带,作为区内院地融合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区域,将成为接轨未来产业及人工智能产业的第一阵地。
中关村创新社区·数字产业中心作为朝阳北部科创带的重要节点,深度布局、孵化服务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在市区两级政策的支持下,已引入包括思谋科技、原粒半导体、安声汇智、谱视科技、SwanLab等在内的40余家科技企业,业务涵盖AI算力、AI视觉、智能声学、模型训练工具等方向,逐步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其中,谱视科技和SwanLab是新近入驻数字产业中心的高科技企业。
谱视科技是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由王建宇院士领衔的创始团队。公司主营智能光谱感知解决方案,拥有数十年的光电载荷研发经验,成功研发了多个国际首创的原位光谱载荷,应用于月球的嫦娥系列及在研的载人航天工程、火星的天问一号、小行星探测等,公司将深空探测技术降维应用于工业领域,通过国产化替代升级及光谱智慧化解决方案设计,助力光谱感知在工业智能化及产业数字化进程中的普及和应用,公司技术水平和性能参数世界领先(深空探测水平超越同期的NASA、ESA),可为电力、化工、化石能源等领域的工业过程及环境治理提供更深刻的感知维度。
SwanLab(情感机器公司)是专注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底层工具研发,致力于为AI开发者提供基础开发工具和建立开源开放的技术社区。围绕人工智能三大要素:数据、算力、模型,打造了包括数据合成工具、算力管理工具和模型资产托管工具等众多产品。核心产品SwanLab用于帮助人工智能研究者和开发者更有效地追踪、监控和分析其人工智能(包括传统机器学习)实验。同时,聚焦AI开发者人才培训,在数字产业中心共同打造AI人才创新生态。
中关村科服在依托数字产业中心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的同时,也正积极布局若干专业服务平台,参与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并在科创大脑等方面做了初步探索。
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
投资布局专业服务平台
中关村科服出资的雨林基金已投资布局3个专业服务平台:
在人工智能上游,投资布局了原粒半导体。
原粒半导体是一家AI Chiplet供应商,致力于提供通用、高效、成本优化的训推一体AI芯粒与工具,为下游厂商提供灵活、专业的AI算力芯粒组件,覆盖边缘端与数据中心端的算力需求。
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层,投资布局了安声科技。
安声科技专注于智能声学领域,是国内专注三维空间声场主动降噪技术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采用人工智能的声场仿真模型,有效降低系统复杂度、噪声频率处理极限,主要面向3C、家电及驾乘领域,为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近30家企业提供服务。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方面,投资布局了上奇数科。
上奇数科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的企业,打造了基于大模型驱动的产业知识计算引擎,推出了“产业通”、“产业大脑”等多款产品,为用户构建以“数据和算法”为核心驱动的产业治理和投资决策体系。目前,公司已打造北京市科委领导驾驶舱平台、百度网讯产业大脑、郑州高新区产业大脑等标杆项目。
中关村科服将持续通过战略直投、基金投资等方式,继续深化向人工智能上中游的算力调度、AI计算、大模型训练工具开发等领域延伸布局,为人工智能与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服务和支撑。
参与设立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
中关村科服主动谋划,拟参与设立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致力于人工智能中间层平台技术开发,可成为通用机器人链接人工智能大脑的平台。通过该研发平台,将快速提升各类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未来,中关村科服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赛道,探索布局更多领先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更好对接服务“四院”成果转化项目及助力国央企数字化转型,打造从上游的数据、算力服务的基础设施层,到中游的模型开发训练评价等中间层,再到下游人工智能应用层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并联同投资及合作的平台,共同打造人工智能人才培育及汇集高地,构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服务生态。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