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朝阳区“两区”建设五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9月10日举行,中关村朝阳园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姜波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数字经济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情况。
提问:
中关村朝阳园作为北京市“两区”建设重点园区之一,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有哪些工作举措?
回答:
中关村朝阳园作为朝阳区科技创新主阵地及开放创新资源集聚的区域,我们按照全区“商务+科技”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立足区域国际化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全球创新资源、创新成果、优质创新主体在园区集聚,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 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开放合作
“两区”建设五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聚焦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互联网3.0)、数字医疗等特色细分领域,坚持国际化创新资源链接和开放合作,打造了20个专业特色产业园区,其中9个获得北京市级特色园区认定。在元宇宙(互联网3.0)领域深化与中国香港、新加坡元宇宙产业国际合作,落地香港理工大学创意科技创新中心,共建京港、中新两个互联网3.0创新孵化中心,累计落地企业50余家;分别在香港、新加坡成立“朝阳区国际科创会客厅”,持续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场景应用落地的商业化闭环,开展国际开放的应用场景创新实践。目前,朝阳区元宇宙(互联网3.0)已在全市形成领跑态势,集聚了互联网3.0产业企业超1400家,朝阳区元宇宙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度北京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首个中关村互联网3.0产业园与798、751联动发展,成为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全国最大的元宇宙(互联网3.0)产业集聚区。数字医疗领域建成运营全市首个数字医疗特色园区—中关村(朝阳)数字医疗产业园,区内集聚AI+新药研发、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智能化高端装备等细分领域240余家企业,产业集聚度持续提升;依托区内重点企业打造数字医疗概念验证平台服务矩阵,区级概念验证中心2025年首批支持88个优质院企合作项目转化,产业影响力持续扩大;落地国家医疗装备中试验证平台、数智中医产业发展研究院等一批专业技术服务和场景对接平台,举办「走向全球」中英精准医疗跨境创新对接沙龙、AI医汇出海等特色产业活动,搭建高质量跨境对接平台。聚焦智能机器人细分领域,综合谋划“一赛、一园、一区”产业生态布局。推进国家速滑馆及周边区域功能优化,打造高水平人形机器人赛训基地,谋划建设奥林匹克中心区机器人创新公园,机器人研发创新、产教融合、国际交流;加紧编制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推动全域机器人场景开放,打造机器人与现实交融并存的网红打卡地。
二 搭建企业“双向”跨境服务平台
高标准建设国际创业投资集聚区和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为国际创新资源汇聚提供平台支撑。全市唯一的国际创投集聚区引入高瓴、红杉等头部创投机构,高质量培育优质创投项目,累计注册创新企业300余家,累计基金规模超450亿元,促成投融资合作80项,拉动80余亿元资金投向北京科技产业。全国首个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入驻国际科技组织13家,累计举办“一带一路”数字地球论坛、东湖·介科学论坛、中非绿色投资与绿色发展国际论坛、全球无人机交通管理协会技术交流研讨会等国际科技交流活动超百场。启动科技新航海“雨燕行动”构建覆盖全球的创新服务网络。目前已建成12个国际科技服务站点,覆盖全球20个国家,服务创新企业超200家,扩展国际科技生态网络,促成国际合作数十项。服务数据要素跨境流通。建设朝阳数据跨境服务枢纽,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一站式数据跨境综合服务。联合欧洲汽车流通协会召开汽车领域数据跨境流通研讨会。支持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累计打造高质量数据集300余个,全国首个数据交易系统集聚数据商超过3000家。
三 打造国际科创交流平台展示开放成果
连续五年成功承办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医疗等主导产业以及数智广告等细分领域,结合区域特色,策划1场主论坛、7场专题论坛及3场特色活动,7家区内企业举办“首发首秀”活动,全面展现朝阳区数字经济核心区的建设成果。保障全球首次以人形机器人为竞赛主体的国际综合性科技体育赛事—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我区成功举办,运动会共计吸引全球16个国家280支队伍参赛,配套举办朝阳奥园机器人嘉年华活动。积极参与中关村论坛、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2025年世界大会、科博会、服贸会等大型活动,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展示开放成果,传递“科技朝阳”形象。
下一步,中关村朝阳园将按照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两区”重点园区建设目标,持续完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人工智能创新街区核心区,形成应用场景带动、国际开放创新发展的未来发展格局,打造形成国际创新创业首选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科技创新资源要素集聚高地。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