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7
信息来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发布时间:2025-10-27
信息来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

园区动态
1 中关村“一区多园”全重实验室对接工作会召开

10月23日上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组织协调推进中关村“一区多园”全重实验室对接、稳增长、三年提升等相关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谋划对接服务全国重点实验室工作,梳理全重清单、项目清单、活动清单、政策清单以及平台孵化器等资源清单“五张清单”,推动各分园“一园一方案”“一室一对接”,建立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积极举办系列品牌活动。锚定稳增长全年目标,多措并举抓增长,全力推动经济稳增长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效,抓开工、抢进度、促投资,推动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扎实做好“三张清单”年度收尾推进工作,做好本轮中关村分园三年提升发展行动方案自评估,谋划研究第三轮提升总体思路和行动举措。
2 中关村分园主动对接全国重点实验室
近期,5家分园、21家特色园主动对接高密度电磁动力与系统等全国重点实验室,达成13项成果。其中,石景山园与粒子天体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对接,谋划共建低温超导探测和封装平台;通州园与膜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对接,拟推动灵赋生物动物实验平台与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高分辨率动物胚胎活体成像技术进一步合作;密云园组织康辰药业等6家生命健康企业对接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成果转化落地;门头沟园推进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与跨媒体通用人工智能实验室对接,将共建“通用智能体场景验证中心”;平谷园农业中关村合成生物产业园正式揭牌,加速蔬菜生物育种关键技术转化落地。
3 通州园牵手清华大学膜生物实验室共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10月23日,中关村通州园管委会副主任艾良带队赴清华大学膜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交流。清华大学膜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俞立介绍了发展情况及核心成果。园区解读了城市副中心产业政策,重点推介了医药健康与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举措。双方围绕科技成果落地展开研讨。艾良强调要坚持生态招商理念,发挥园区空间、人才、政策等优势,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推动资源互补与协同发展。
4 门头沟园对接走访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全国重点实验室

近日,中关村门头沟园管委会联合中发展智源公司访问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室由北京协和医院联合清华大学等共建,致力于填补我国在该领域国家级平台的空白。协和医院介绍AI赋能智慧医疗的“全程闭环”建设目标。园区表示将发挥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产业优势,探索“实验室+园区+企业”协同创新模式,提供政策、空间、资本等“一站式”服务。双方就技术合作、成果对接、论坛举办等展开交流,旨在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应用,服务临床需求与产业发展。
5 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开园

近日,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在门头沟正式开园。园区总规划面积80万平方米,一期开放17万平方米,构建“孵化-加速-研发-转化-制造-办公”全产业链布局,配备700P自主可控普惠算力。首批入驻企业涵盖AI+制造、能源、医药等领域。现场发布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扶持政策,最高支持200万元,并启动“AI PARK生态雨林伙伴计划”,汇聚阿里云、商汤等企业,打造全栈生态服务体系,助力北京建设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6 “中关村顺义会客厅”揭牌并举办第一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服务座谈会

10月21日,“中关村顺义会客厅”在北京城市学院揭牌启用。中关村顺义会客厅旨在拓展创新服务空间,链接优质资源,打造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产业升级“动力源”。揭牌后举行首场科技成果转化座谈会,顺义园推介了产业环境与政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及企业代表围绕产学研融合深入交流。未来,会客厅将聚焦“5+4”主导产业,开展项目路演、融资对接等活动,构建集成果展示、政策解读、资源对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助力区域创新生态优化。
7 密云区召开区委书记工作专题会,研究生命健康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有关工作

10月22日,密云区专题研究《中关村(密云)生命健康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2025-2030年)》。会议强调,要凝聚合力,将园区打造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生命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区。要坚持差异化发展,借鉴先进经验,引进优质项目与龙头企业,强化医教研产融合,依托北大医学部推动成果转化。要加强与市级部门对接,争取政策支持,完善招商引资、企业培育等政策措施,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区级将成立领导小组和专班,统筹推进工作。要加大人才引育和宣传推广力度,通过举办论坛等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以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集聚,为密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8 国际人工智能培训班走进石景山园

10月21日,“全球视野下的人工智能应用与发展战略国际培训班”走进中关村石景山园开展调研。活动由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和园区科协支持举办。学员们先后参观虚拟动点展示中心及园区“双中心”,沉浸式体验动作捕捉、空间定位等VR技术在工业仿真、智慧文旅等领域的应用,并了解园区“多园协同”布局及AI、VR产业发展成果,现场感受中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实践。目前园区已集聚120余家VR企业,14家入选“中国VR50强”。联盟通过专业讲解搭建国际交流桥梁,展现园区创新生态,推动跨国技术对接。
9 丰台园人工智能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圆桌会举办

近日,由中关村丰台园管委会主办的“人工智能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圆桌会”在丰台创新中心举行。十余家来自能源、制造、金融等领域的领军企业代表参会,围绕AI技术应用、转型挑战与生态协同进行深入交流。会议通过技术推介与座谈,分享了AI在智能工厂、供应链优化、智慧能源等场景的实践成果,共商数据治理、人才短缺等共性难题。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专家现场指导,并推介工业智能体专业赛。管委会副主任陈丽表示,园区将强化政策支持、搭建对接平台、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技术、资本与场景融合。
10 密云园举办政策培训会,赋能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10月21日,中关村密云园举办科技创新政策专题培训会,40余家企业代表参加。活动邀请顺然天成咨询团队,围绕“绿色工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政策申报实操”三大主题进行专业解读。讲师系统讲解绿色工厂梯度培育路径,引导企业推进绿色制造;专家剖析合规管理向价值创造转化路径,助力企业提升管理效能;咨询师详解高企认定八大条件,聚焦知识产权、研发费用等关键指标,提升申报通过率。互动环节中,专家对企业提出的申报材料、认定标准等问题进行一对一答疑,增强政策落地实操性。本次培训通过“政策解读+实战辅导”模式,搭建高效对接平台,帮助企业精准把握政策红利。
11 丰台园管委会走访园区楼宇联盟重点项目

近日,中关村丰台园党工委副书记杨俊带队走访中铁诺德中心、华电产业园等八大重点项目,深入调研空间入住率、产业定位、招商进展及发展需求。针对共性难题,现场研判并提出四方面举措:一是搭建产业资源对接平台,打造特色园区;二是联动金融机构拓宽招商渠道;三是联合项目方向优质企业精准解读政策,促进企业落地;四是聚焦楼宇空置空间,整合政府与楼宇资源,组建联合招商团队,全力扩大增量。后续将根据各项目特点,在政策适配、资源整合、产业培育等方面精准施策,助力项目稳定发展,推动园区实现互利共赢与持续升级。
12 房山园管委会区科委联合良乡大学城管委会开展技术经理人专题培训
近日,中关村房山园管委会联合区科委、良乡大学城管委会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由园区专班讲授《新时期背景下技术经理人的角色担当与核心作用》课程。培训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设置成果转化路径、技术经理人培养、中关村实践及“科大硅谷”生态四大模块,系统讲解技术经理人的能力结构与实践路径,实现理论与案例结合。培训结合房山区新型储能、氢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基础,强调以全国高校绿色能源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北京)为依托,加快培育“懂技术、通市场、善转化”的复合型技术经理人队伍,提升技术识别、资源整合与科技金融服务能力,为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提供人才支撑,注入持续发展动能。
企业动态
13 星炽动力发布家庭应用级具身机器人
近日,北京星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我国首款面向家庭场景的应用级具身机器人。该机器人实现了多模态交互突破,既能“看见”家居环境、“听懂”语音指令,更能通过自主学习优化服务策略,主动采集生理指标、推送定制化健康方案,提供用药提醒、康复指导等服务。
14 剂泰科技MTS-004成为国内首款完成三期临床的AI赋能制剂新药
近日,剂泰科技自研的人工智能驱动小分子制剂优化平台AiTEM候选药物MTS-004达到III期临床研究主要终点,成为国内首款完成III期临床的AI赋能制剂新药。该药物也是中国首款且目前唯一一款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的PBA(Pseudobulbar Affect假性延髓情绪失控)药物。
15 生数科技Vidu Q2参考生视频升级
10月21日,生数科技Vidu Q2参考生视频升级。本次升级聚焦于高一致性、速度更快、价格更优惠等特性,满足专业及半专业创作者日益增长的高想象力内容创作需求。目前Vidu Q2参考生视频已在全球同步上线,API也全面开放接入。
16 美团LongCat团队发布大模型智能体评测基准VitaBench
10月20日,美团LongCat团队发布当前高度贴近真实生活场景、面向复杂问题的大模型智能体评测基准——VitaBench(Versatile Interactive Tasks Benchmark),并已全面开源。VitaBench以外卖点餐、餐厅就餐、旅游出行三大高频真实生活场景为典型载体,构建了包含66个工具的交互式评测环境,进行了跨场景的综合任务设计。
17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进入首飞关键准备阶段
10月18日至20日,蓝箭航天研发的朱雀三号遥一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液氧甲烷火箭2号发射工位完成首飞任务的第一阶段工作——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
18 蓝牧激光科技自研高功率蓝光激光器
近日,北京蓝牧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2000W高功率蓝光激光器攻克了AI芯片液冷铜散热器加工难题,以低能耗、高精度特性填补行业空白。该设备依靠低能耗激光发生装置与高精度动态控制算法,仅需传统工艺1/10的能耗即可完成精准焊接,加工能耗降低90%以上,解决了高反金属焊接“高能耗、低精度”的行业共性问题。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AI芯片液冷铜散热器的规模化生产,为算力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关键支撑。
19 首个国产化人工智能教室落地北京
近日,首个国产化人工智能教室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落地。该人工智能教室由联想开天和兆芯提供核心支撑,配置50套内置信创个人电脑的一体化云课桌和信创高性能旗舰工作站,能够全程支撑从AI模型训练到智能体开发的完整流程,可供数十位同学同时进行模型训练或智能体开发。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