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6
信息来源:中关村昌平园微信公众号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发布时间:2025-11-26
信息来源:中关村昌平园微信公众号
11月24日,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生态构建与实践活动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功举行。活动旨在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共有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投资机构及科技服务机构的百余位代表现场参会,线上参与人数近万。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协创新服务中心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昌平区科协、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联合主办,碳力加速器园区科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院承办,聚焦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瓶颈,构建协同创新生态,搭建技术对接、经验分享、资源整合的高效平台。
会前,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柳强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植昌实地参观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国重点实验室。
会上,柳强副区长指出,昌平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出台专项政策30余项,搭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79个,建立概念验证与成果转化基金体系,接下来昌平区将深化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校地合作,加大基金与空间支持力度,切实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在昌实现高效转化和落地应用。
刘植昌副校长表示,学校依托三大全国重点实验室,在保持传统能源领域优势的同时,积极布局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建立政产学研协同机制,构建三级技术经理人体系,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创新引领作用,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探索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新范式。

活动现场,柳强副区长、刘植昌副校长为20余位技术经理人颁发聘书,推动形成专业化的成果转化人才支撑体系。
主题报告环节,昌平园管委会副主任周榕系统解读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昌平区科技副总徐泉分享了储能技术从科研攻关到产业化的实践路径,思达威公司董事长吴行才交流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阶段模式,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陈柏强强调了技术经理人在全流程创新组织中的关键作用,碳力加速器负责人阐述了连接高校成果与产业应用的实践模式。
项目路演环节,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学者展示了新型液流电池、绿氢制备、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等前沿技术。评估团队从投融资、知识产权等维度进行专业点评,为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本次活动通过搭建交流对接平台,有效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共享整合,凝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合力,打通了“科研产出”到“产业应用”的转化通道。下一步,各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昌平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