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还记得,孩提时被要求吃“糖丸”以预防脊髓灰质炎。这种“甜蜜”的体验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疫苗接种策略之一。
我们同样也畅想,通过口服疫苗的方式赶跑万恶的“肿瘤君”。
得益于免疫学、基因工程、生物信息学等领域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可以快速获得肿瘤细胞内的抗原信息,从而找到了肿瘤疫苗的实现路径。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聂广军团队和研究员赵潇团队合作,利用基因工程将细菌改造为一种可在体内工作的“细菌机器...
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质子加速器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质子治疗装置在我国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截至目前,我国已批准质子治疗装置配置许可证16个,国内提出建设质子治疗平台需求的单位达80余家。
近日,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180度旋转束治疗室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启用,首批患者接受治疗。据悉,这台国产质子治疗装置日前已完成35例受试者的固定束治疗,还有几例受试者也将在近期按计划完成治疗,旋转束的临床试验...
研究人员正利用与新冠疫苗相同的技术来修复受损的心脏,以研制出世界上首款治愈心脏病患者的药物。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关键的基因密码——信使核糖核酸(mRNA),它生成的蛋白质可促进生成健康的新心脏细胞。利用与辉瑞疫苗和莫德纳疫苗所使用的同样的技术,可以在心脏病发作后,把这种信使核糖核酸直接传送到心肌中。
心脏供血遇阻时会引发心脏病,从而导致很多心脏细胞死亡。由于人类心脏没有自我修复能力,患者会留下永久...
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动物实验中,通过使用新型光敏蛋白,可以将盲小鼠视力提高到相当于人类视力的0.3左右。这意味着,过去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致盲性视网膜眼病患者,有望重见光明。相关研究成果4月1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子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
这一创新研究首次揭示了新型光敏蛋白在低于视网膜安全阈值的光激活下,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性,为光遗传学结合其他技术手段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思路。...
研究人员发现,5SM可显著改善成年大鼠心梗后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纤维化面积,并可通过激活乳酸信号和mTOR通路,促进心肌细胞代谢由氧化磷酸化向糖酵解转换,最终诱导心肌细胞增殖和分裂。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中,心肌梗塞(心梗)会导致心肌细胞大量死亡,而残余的心肌细胞再生能力有限,最终会导致心脏纤维化和心力衰竭。促使心肌细胞再生,成为心梗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
近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熊敬维教授、北京大学化学...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润辉课题组在耐药肿瘤研究中取得突破。该团队以β多肽聚合物模拟宿主防御肽,发现其具备高效抗耐药肿瘤功能。相关成果以《异手性β多肽聚合物有效对抗多药耐药肿瘤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为题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宿主防御肽具有广谱的抗菌功能,其通过作用于细胞膜,产生广谱抗菌活性。小部分宿主防御肽被发现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功能。然而,天然宿主防御肽容易被酶解,而且价格昂贵、难以大规模合成...
抗生素是救命药物,但它们也会损害生活在人类肠道中的有益微生物。为了降低这些风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帮助保护人类消化道的自然菌群。据11日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的论文,他们改造了一种对人类安全的细菌菌株,使其产生一种酶,这种酶可以分解一类名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其他常用药物。新技术可以保护有益的肠道微生物,减少出现新的耐药微生物,从而使抗生素的使用更安全。...
你可能想不到,肿瘤这个“穷凶极恶”的家伙细胞内还有细菌。而且,这种独特的胞内菌控制着肿瘤细胞的行为,对癌症转移起着重要作用。
4月7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蔡尚课题组在《细胞》发表论文,首次证明乳腺癌组织中存在的胞内菌,在生理状况下对肿瘤转移定植至关重要。该研究鉴定了肿瘤微环境中长期被忽视的新成分,揭示了影响肿瘤转移的遗传、表观之外的新因素,并开拓了肿瘤研究新方向,为临床控制肿瘤转移提供了全新视角。
意外...
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教授张金方课题组联合合作者,揭示抑制去泛素化酶USP8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使“冷肿瘤”变成“热肿瘤”,从而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
临床研究表明,总体上PD-1/PD-L1免疫检查点阻滞性抗体药物治疗仅对30%左右的肿瘤患者有效。因此,如何提高PD-1/PD-L1抗体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根据肿瘤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响应情况,大体上可以把肿瘤分为冷肿瘤...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对外宣布,以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董念国教授为首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已在58岁的储先生(化名)体内成功植入超小型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据悉,这是该院完成的第12例人工心脏植入术。
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有哪些优点?我们是否迎来了人工心脏的一个新起点?科技日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协和医院的专家。
人工心脏是心衰患者的生存希望
如果我们把人体比作一台机器,心脏就是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