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石墨烯柔性热管理材料技术在本届冬奥会期间成功应用,利用该技术制作的石墨烯加热围巾、石墨烯加热马甲、石墨烯加热手套和袜子等帮助冬奥赛场工作人员在极寒环境中感受温暖。中国航发石墨烯材料冬奥专项项目负责人、爱家科技董事长陈利军介绍,这是技术团队研发的第二代石墨烯纺织物柔性发热材料,这块能够“发热”的材料,是用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分散液辅助工艺加工而成。陈利军介绍,团队研制的石墨烯柔性织物低温环境智能发热技术除了在冬...
蓝天白云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资格赛日前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举行。通过使用大量光伏和风能发电、地方捐赠林业碳汇、企业赞助核证碳减排量等方式,圆满兑现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目前来看,北京冬奥会践行‘绿色办奥’的成果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接受采访时,认为北京冬奥会将成为‘最绿色’的奥运会。
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道边的大屏幕可以实时显示比赛现场的各种数据,方便运动员和观众随时观看。2月16日晚,随着齐广璞夺得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金牌,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以两金一银的优异战绩结束了本届冬奥会的全部赛程。其中,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邵芸领衔的“科技冬奥”重点专项“雪上项目场地环境要素影响评估与临场决策辅助支持系统”,就在冬奥备战及比赛期间协助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十支国家队成功驾驭...
雪橇选手以高达120公里的时速滑行,红外计时可以精确至千分之一秒;越野滑雪比赛中,每名选手滑雪鞋上安装着射频识别标签,会将信号发送到读卡天线;电子眼在每名速滑选手穿过终点线激光束的那一刻,即将信号发送到计时电脑……
2月16日上午,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科技冬奥有关情况专场发布会,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河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屏幕面积达170平方米,应用了一种虚实结合的智慧观赛技术,除了显示4条冰壶赛道大本营的实时画面,当运动员掷出冰壶时屏幕还会显示冰壶运动的轨迹曲线。“冰立方”科技冬奥团队主管孟戈松介绍,以往的国内外冰壶比赛,现场也会有屏幕显示比赛画面,但往往尺寸比较小,且只能显示一个大本营的固定画面,主要是方便裁判辅助判罚, “而我们的屏幕体量如此之大,且融入冰壶运动轨迹捕捉技术,这在国内以及国际均为首次”。在孟戈松看来,他参与的科研创...
2月15日,“科技冬奥企业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第五站来到房山区中关村氢能特色产业中心,让我们一起看看北京冬奥怎样大秀“氢”功。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的清洁能源,能量补给速度快、用时少,在碳减排、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被寄予了厚望。
2月16日(周三)上午10:00, 2022北京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科技冬奥有关情况专场,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二层新闻发布厅A厅(北京国际饭店)举行,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祝学华,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针对办赛、参赛、观赛等冬奥会重大科技需求,科技部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并组织实施了“科技冬奥”重点专项。针对开闭幕式、花滑、短道速滑、速滑和颁奖等赛事和仪式制作了8K节目,总台央视和北京电视...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从“水立方”变身为“冰立方”的国家游泳中心成为全球冰壶运动员巅峰对决的绝佳舞台八片闪耀的立体雪花起名为“雪绒星”就“飘落”在国家游泳中心南广场本项目是结合冬奥冰雪主题、科技冬奥理念和公众活动需求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支持下由清华大学黄蔚欣研究室团队基于其原创科技成果完成“雪绒星”建成作品视频开幕式直播中的“雪绒星”作品全景雪花、冰晶的典型特征是完美的六重对称性。北京2022年冬奥会科技相伴让...
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事激战正酣,运动健儿在赛场上挑战自我、勇攀高峰,一场场精彩比赛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今天小编继续为您盘点2022年冬奥会中的那些“北京力量”。赛事转播保障 “自由视角”让观众感受到沉浸式观赛体验 “自由视角”首次由中国技术团队提供。2月9日单板滑雪女子和男子“U型场地技巧”比赛中,北京国际云转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自由视角”制作服务,这是首次由中国技术团队为奥运会提供自由视角拍摄服务,也是首次由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