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有一被誉为“全场最有价值道具”的最高算力智能量子计算机MOSS贯穿全局,它可以满足数万座发动机协同运作,并支撑“数字生命”计划所需算力。“全球有100多家量子计算公司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研制,加拿大的量子计算公司2011年出售了其第一个量子计算机,美国IBM公司在2019年将其商用量子计算机交付部署,中国公司本源量子的量子计算机在2021年就已交付用户。在2022年发布了国内首个量子计算机和超级计算...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朱彦武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对富勒烯C60分子晶体进行电荷注入,在常压条件下构建了C60聚合物晶体以及长程有序多孔碳晶体,并实现了其克量级制备。1月12日,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12月9日,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又有5颗卫星进入太空。像造汽车一样造卫星2015年10月,长光卫星自主研发的“吉林一号”一箭四星成功发射,这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商用遥感卫星组星,分别由1颗光学A星、2颗视频星和1颗灵巧验证星构成。贾宏光说,早在成立初期,长光卫星就不仅仅定位于研发制造卫星,而且要借助小卫星带动机械、光学、光电传感等上游产业,推动载荷与测控、自由遥感信息处理等下游领域发展。12月10...
记者29日从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获悉,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深空探测雷达“中国复眼”项目一期正式开机,实现了利用分布式雷达体制进行深空探测,拍摄出了月球环形山地基雷达三维图像。据了解,“中国复眼”由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谋划建设,将高分辨率观测近地/主带小行星、月球、金星、火星和木星卫星等深空域目标。
快速射电暴(FRB)是宇宙中射电波段最强烈的爆发现象,其在毫秒量级的时标内可以释放太阳一天、一月甚至一年的能量,与之对应的辐射机制与起源则尚未可知。2007年人类发表第一例快速射电暴“Lorimer Burst”,催生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全新领域。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600个快速射电暴源被探测到,其中绝大多数只有一次探测,不到5%的快速射电暴观测到重复爆发,其中不到10例相对活跃。
12月1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发射还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今年执行的第15次任务,此次发射成功,不仅创下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年度发射纪录,也让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为我国年度发射次数最多的火箭型号。如今,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发射周期正不断缩短,成为国内发射场工作周期最短的液体运载火箭之一,特别是专业化、专职化测发队伍...
12月9日2时3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五号01A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53次飞行。
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随舱下行的载人空间站第三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在着陆场交付空间应用系统,包括3个生物样品冷包和1个无容器样品袋。该批样品于5日顺利运抵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经检查确认返回样品完好后,样品顺利交接至相关实验科学家手中。其中就包括了经过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的水稻种子。
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6位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内完成首次“太空会师”。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近日获得太阳硬X射线图像,并对外发布。“夸父一号”首席科学家甘为群介绍,此次发布的图像是对11月11日1时(世界时)爆发的一个M级太阳耀斑的成像,由卫星载荷硬X射线成像仪(HXI)拍摄。“夸父一号”卫星全称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是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于2022年10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硬X射线成像仪是卫星三大载荷之一,由中国科学院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