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项全国首创或首批政策实施,上百个突破性、标志性平台和项目接续落地……今天的北京,正在高水平开放的新征程上开拓前行。除了北京金融法院,国家金融标准化研究院、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等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北京首个面向全球的新一代原创新药发现平台、金砖国家疫苗研发中国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等数字经济平台均接连落地。面向未来,北京将努力成为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的...
通过在人、车、场地等五大“要素”上绑定自主研发的软硬件设备,利用IoT科技赋能物流要素,实现全局要素数字化,实现物流要素的实时互联和相互感知交互,进而凭借BI+AI技术对各种物流资源进行大数据分析、智能预测,在诊断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自主优化和改善。“接下来,我们将推动该平台在跨企业、跨区域的物流资源调配领域的应用,实现人、叉车、容器等物流要素的按需流动、共享运营等产生的新业态和新模式,真正实现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和赋能智慧物...
刘梅英透露,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机制已经建立,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智库联盟,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完善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合作对接、产业转移合作和投资合作保障、人才跨区域资质互认和双向聘任等为代表的多项机制。四大领域探索全产业链开放按照计划,今年“两区”建设将继续系统化改革,推动由点到面扩大开放,从单项政策突破向全链条、全环节集成创新转变,聚焦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绿色金融...
新年新气象。近几个月,北京“两区”建设进展如何?新一年里,北京又将如何进一步推动“两区”建设跑出加速度?2月10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召开“两区”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两区”办专职副主任、市商务局新闻发言人刘梅英介绍了北京“两区”建设的成效和进展,以及2022年的重点方向。“两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服贸会上亲自宣布支持北京的两项开放政策,即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这是中央赋予北京的光荣使命。
2月7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昌平召开区委财经委(扩大)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全年经济工作,同时也确定了今年“两区”建设的任务安排,以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为核心,昌平“两区”建设加速度。1. 新起点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服贸会致辞精神,推动“两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科兴中维、国药北生研接连扩产,累计生产50亿剂新冠疫苗;环球主题公园一期才刚开园,二期就已谋划;301个老旧小区迎来综合整治,177个老旧小区的居民感受到家门口的变化……投资加速落地,工程密集上马,“十四五”北京投资良好开局。北京市发改委1月24日披露,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高于年初预期的1.9个百分点;瞄准“五子”联动的576个市、区重点项目实现开工建设,总投资达7782亿元。
“两区”建设是党中央、北京市委高屋建瓴的战略决策,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赋予海淀区的重大任务,也是推动海淀发展难得的大好机遇。形成行业样板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场景声智科技公司首席知识官常乐向记者娓娓道来,人工智能产品落地和技术应用,仍是目前行业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针对人工智能行业, “两区”建设为企业开放了更多应用场景,并为行业内人才、技术等多种要素提供配套支持措施。持续探索首创引领性“海淀范式”,做出“海淀贡献”。
1月13日,商务部公布了2021年吸收外资情况。2021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49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引资增长较快,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7.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0.7%,高技术服务业增长19.2%。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06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7%。
顺义区“两区”建设金融领域迎来开门红, 150亿元注册资本央企投资平台公司——中冶长城投资有限公司近日正式落户北京自贸区顺义组团。中冶长城投资有限公司由A股上市公司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冶集团发起设立)100%持股,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五矿集团和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旗下重要骨干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50亿元。2021年,顺义区金融领域已成功吸引17家央企背景优质金融项目落地发展,当年新增资金管理规模超700亿元,未来5年新增资金管理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