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二号中继星已在轨稳定运行14个月。它携带的3台载荷在完成在轨测试后,相继开展了对地球等离子体层和磁层大尺度成像观测、地月系统VLBI(甚长基线干涉测量)试验观测等科学探测,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5月19日15时38分,北京商业航天企业星河动力航天在山东附近海域圆满完成了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发射任务,顺利将“天启星座”一期第34到37星共4颗卫星送入高度850公里、倾角45度的近地轨道。本次任务是星河动力航天取得的第19次发射成功,也是谷神星系列火箭第六次为“天启星座”发射组网卫星。
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教授陈浩森团队自主研制了一种电池单体无损植入式智能传感系统,可长期、稳定且准确地测量并无线传输电池内部信号,从而显著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和长期运行稳定性。
5月17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正式启动。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团队在《化学》期刊上发表了一项创新研究:他们开发了一种新的信息编码和解码方法,通过合成聚合物分子实现了数据存储,并利用这种方法对信息进行了编码和解码。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郑明月团队设计了一种新的化学反应描述语言ReactSeq。
记者从北京邮电大学获悉,5月17日12时12分,随着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六星”方式成功发射,“北邮二号”与“北邮三号”卫星顺利升空。
5月17日,江西省首颗自主发射的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南昌航空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
近日,本市第一批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出炉。
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7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9%;我国已有约2.88亿部智能手机支持北斗定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