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是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的五年。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5日报道,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科学家借助黑色金属技术,研制出一款新型太阳能热电发电机(STEG),其转换效率较早期版本提高了15倍。
8月26日,我国自主建造的新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NGUYA FLNG”在江苏启东正式启航,驶往位于刚果(布)附近海域的项目部署地。
8月26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基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科创热榜每日榜单形成的一周科技记忆,我们推出《一周前沿科技盘点》专栏。今天,为大家带来第156期。
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对外公布。
“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68亿千瓦,同比增长99.3%,约占新增装机的91.5%。”国家能源局日前举行2025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在发布会上介绍,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新增装机的主体地位,接近全国总装机的六成。
瑞士巴塞尔大学研究团队在人工光合作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人工分子,能够模仿植物自然的光合作用机制,在光照条件下同时储存两个正电荷和两个负电荷。这一成果为未来将太阳能转化为碳中和燃料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的《自然·化学》杂志。
“我们研发在北京,前期产品试点在北京、青海等地区。”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青海(北京)科技创新基地(以下简称“科创基地”)时,北京执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执象科技”)创始人靳清华介绍,在科创基地“北京研发+青海转化”的理念和模式的引领下,企业研发的AI助教机器人、智能交互终端等产品矩阵,有望成为推动青海等地区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实现个性化精准教学的重要引擎。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于7月15日携带23项科学实验物资上行中国空间站,开展在轨实验。8月2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获悉,1个多月来,各项实验进展顺利,3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已完成全部在轨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