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6日报道,德国基尔大学科学家研制出一款新型人工智能(AI)工具。这款工具能以高达99%的准确率,精准识别出虚假新闻,为打击在线错误信息提供了重要手段。
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亮相,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训练基地落户,人形机器人变身“北京人”……过去一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领跑全国,取得众多亮眼成绩。
近日,中国初创企业DeepSeek开发的大语言模型(LLM)DeepSeek-V3引发美欧业界广泛关注,该模型在技术性能、开源模式、成本效益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获得积极评价。
从实现爆发性发展的语言智能,到初步显现巨大潜力的空间智能——展望2025年的人工智能行业,世界模型、合成数据、具身智能等引领行业前沿的方向,有望将人工智能的“洪荒之力”从虚拟世界加速拓展到物理世界,成为驱动AI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如今,它开始进军古代文本研究:从希腊与拉丁典籍到中国甲骨文,人工神经网络正成为解读古文字的钥匙。神经网络重建古代文本几十年来,计算机一直被用于对数字化文本进行分类和分析,但目前最令人兴奋的是神经网络的使用。结果显示, AI译文在准确性和可读性上远超古韩文,有时甚至优于现代韩文。
1月13日,自动驾驶企业小马智行对外披露,该公司在全国率先获准开展编队自动驾驶跟随车主驾无人测试,其自动驾驶卡车编队里的跟随车将在京津塘高速公路上开启无人化测试及货运服务。
1月10日,《2024中国大学、央企、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系列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记者在会上了解到,2024年,我国部分中央企业通过将大语言模型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打破传统传播模式,拓展国际影响力。
1月8日,胡润研究院在亦庄发布《2024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50强》榜单,北京以20家企业上榜的成绩领先全国,占据50强企业四成。同日发布的《2024胡润全球瞪羚企业榜》显示,上海、旧金山、北京位列全球瞪羚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前三名。
1月2日,记者从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集团”)获悉,该集团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日前共同发布有色金属行业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坤安”。
12月31日上午, 《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由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今年4月1日施行。同时,打造全市统一的自动驾驶汽车服务管理平台,推动自动驾驶汽车运行数据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