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趣味工程网站近日报道,日本东北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一款新人工智能(AI)模型GNNOpt。该模型能以与量子模拟相同的精度预测材料的光学性质,但速度能快100万倍。研究团队表示,这一重要进展有望加速光伏和量子材料的研发步伐。
人工智能大模型“上天”了。日前,全球首次卫星在轨运行人工智能(AI)大模型技术验证成功,对大模型在轨运行的空间适应性、算力卫星平台可靠性以及高性能算力载荷在轨有效算力进行了验证。
国际学术期刊《Cell》(《细胞》)发表中山大学与阿里云合作的科研成果,研究团队利用云计算与人工智能(AI)技术发现了180个超群、16万余种全新RNA病毒,是已知病毒种类的近30倍,大幅提升业界对RNA病毒多样性和病毒演化历史的认知。
记者10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阿里云李兆融团队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病毒鉴定,发现了传统研究方法未能发现的病毒“暗物质”,探索了病毒学研究的新路径。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
近日,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在深圳举办AI创新巡展,发布了豆包视频生成-PixelDance、豆包视频生成-Seaweed两款大模型。此前视频生成模型大多只能完成简单指令,豆包视频生成模型则能实现自然连贯的多拍动作与多主体复杂交互。例如,后者可以让不同人物完成多个动作指令的互动,使人物样貌、服装细节甚至头饰在不同运镜下也保持一致,接近实拍效果。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了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归属。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戴维·贝克因在蛋白质设计方面的贡献,荣获该奖项一半的奖金;另一半奖金则由谷歌“深度思维”公司创始人、英国科学家德米斯·哈萨比斯和该公司美国科学家约翰·江珀共享,以表彰他们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的成就。
10月9日,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戴维·贝克、德米斯·哈萨比斯和约翰·江珀共享这一奖项。前者在“计算蛋白质设计”领域贡献突出,后两位则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成就斐然。这也是继物理学奖之后,今年诺贝尔奖再次被授予人工智能(AI)的相关成果及科学家。
10月8日,美国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和英裔加拿大科学家杰弗里·辛顿,因在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方面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而荣获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据美国趣味工程网站近日报道,澳大利亚Akkodis公司科学家开发出一款新型人工智能(AI)工具——Soze。一项评估结果显示,该工具在30小时内完成了一名侦探需要81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目前,该工具正在英国埃文河和萨默塞特郡警察局接受实战测试。
一项9月25日发表于《自然》的研究表明,当大型语言模型(LLM)变得更大并从人类反馈中进行学习时,它们在回答简单问题时反而变得不那么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