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清言App,点击页面右下角的电话图标后,记者以内测使用者身份进入了与智能助理的视频通话。这个名叫“小智”的助理,能够通过手机镜头中的画面认出阳台上的绿植是发财树,并在记者询问发财树为何叶子发黄时给出养护建议。
作为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向新而行” 2024场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系列活动AI医疗供需对接会近日在京举行,京津冀区域多家医院现场发布5项场景需求,与人工智能企业现场对接。
8月25日,国内首家人工智能标准化研究机构——北京人工智能标准化研究院揭牌成立,落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这是北京首个全品类机器人展示中心,将搭建永不落幕的展厅,呈现机器人+制造业、机器人+商贸物流、机器人+医疗健康、机器人+养老服务等九大场景。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市民可前来参观体验。
连续10年, “机器人总动员”在京城东南的亦庄火热上演。”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正加快实施“百项机器人新品工程”和“百种应用场景示范工程”,支持企业在机器人产品研发试用过程中的熟化和迭代。
短剧行业的突飞猛进,让相关产业蓬勃发展。8月19日,昆仑万维发布全球首个集成视频大模型与3D大模型的AI短剧平台SkyReels,能让创作者“一键成剧”。
为了让标准化、可复制的大模型行业应用加快落地,北京还将围绕科研探索、政务服务、工业智能、金融管理、空间计算、数字营销、司法服务、广电传媒、电力保障、内容安全等10个行业细分领域,支持市级行业主管部门、相关区、行业应用企业与大模型企业联动结对,突破场景落地共性难点。
记者14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征集工作。
记者8月14日从北京移动获悉,其核心网机房用上自主研发的“AI+智慧机房管控体系”后,60%以上的机房日常巡检和维护由人工转为自动化处理。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团队研发的导诊大模型——“特定场景提示增强对话机器人”,近日通过临床试验。该模型兼具专业性和共情能力,不仅能够应用于导诊工作,未来也有望用于患者健康教育、术前谈话等更多复杂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