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团队开发了一款超小型计算芯片。该芯片基于下一代神经形态半导体技术,具备自我学习和纠错能力。这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电子学》杂志上。
目前,一款新药的平均研发成本超过10亿美元,且需要历经十多年时间才能进入市场。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临床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新药研发在降本增效方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当地时间23日一场在线直播中,OpenAI团队揭开了首个AI智能体Operator的神秘面纱。这一创新成果打破了传统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限制,赋予了AI直接与图形用户界面交互的能力,就仿佛能像人类那样使用电脑,从而向实现通用人工智能迈进了一步。
人工智能(AI)初创公司xAI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近日表示:“在AI训练中,我们现在基本上耗尽了人类知识的累积总和。”
在不久前的首届长三角地区数据挖掘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上,《机中升智 AI守配网——视觉大模型在配电网数据挖掘中的研发应用》项目获一等奖。
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的翻译动物“巴别鱼”,可能离现实更近了。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6日报道,德国基尔大学科学家研制出一款新型人工智能(AI)工具。这款工具能以高达99%的准确率,精准识别出虚假新闻,为打击在线错误信息提供了重要手段。
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亮相,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训练基地落户,人形机器人变身“北京人”……过去一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领跑全国,取得众多亮眼成绩。
近日,中国初创企业DeepSeek开发的大语言模型(LLM)DeepSeek-V3引发美欧业界广泛关注,该模型在技术性能、开源模式、成本效益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获得积极评价。
从实现爆发性发展的语言智能,到初步显现巨大潜力的空间智能——展望2025年的人工智能行业,世界模型、合成数据、具身智能等引领行业前沿的方向,有望将人工智能的“洪荒之力”从虚拟世界加速拓展到物理世界,成为驱动AI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